English

王育华:从甘南草原走出的藏族特色材料专家

2008-04-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宗立 本报通讯员 王兴东 我有话说

面色黝黑,戴一副近视眼镜,说起话来不温不火,我国第一位藏族留学工学博士,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功能与环境材料研究所所长王育华教授就这样平平常常地出现在记者面前。

从甘南草原的一名懵懂少年到奋发自强的大学生,从留校服务的行政人员到国内外知名的真空紫外发光材料专家,王育华的科研之路并不平坦

1965年12月,王育华出生在甘肃省甘南州一个半农半牧的藏族家庭中。由于家境贫寒,姊妹众多,在别人眼里并不昂贵的学费,他家却束手无策。辛劳的父母不忍心儿子常常眼巴巴地望着一起玩大的伙伴去上学,最终还是咬着牙把他送进了学校。王育华成了家中唯一上学的孩子。

然而,没过几年,家境的拮据使他不得不中途辍学。学校一位曾教过他的老师不愿就此放弃勤奋刻苦的王育华,多次上门劝说,使辍学半年的他重返校园。失而复得的学习机会让他倍加珍惜。

王育华说初二那一年是他求学之路的另一个转折。“从初二开始,政府对上学的少数民族学生给补助,每个学生每个月都能给30斤粮票、几斤油票和一些现金的补助。”从那时起,他上学不再需要家里负担,每隔两个星期回家时,他还能省出些粮油给家里带回去,补贴家用。

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高中以后,王育华成为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中学的首届民族班的学生。同时,政府对民族班每个学生在食宿全包之外,每个月还给15元的补助,这让他彻底没有了学习的后顾之忧。

包括王育华在内,合作中学首届民族班的45名学生当中,有40人考上了大学。“我有幸进入了陕西师范大学当时专门为少数民族学子开设的民族预科班。”一年后,王育华以优异的成绩转入了化学系。大学毕业后,他又考上了兰州大学材料科学系的硕士研究生。

1997年10月,硕士毕业后留在兰州大学已从事了5年行政工作的王育华,又燃起了心中挥之不去的科研之梦。他毅然放弃了研究生处培养科科长的职务,选择国家公派赴日本东北大学攻读材料化学方向博士研究生。陌生的生活环境,业已有点生疏的专业知识,并没有让王育华担心能否顺利拿到学位,他所着急的是能不能在导师那里争取到好的研究方向。最后,他毫不犹豫地承担起当时国际上刚刚起步的等离子体显示器(PDP)和无汞荧光灯用发光材料的研究。

事实证明王育华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不但如期拿到了博士学位,而且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2篇,并多次参与国际及日本国内学术讨论会,研究成果申请日本国专利4项。

2001年4月,完成学业的王育华如期回到兰州大学。由他负责的“壁挂彩电与无汞荧光灯用新型发光材料的研制”课题,在短短5年的时间中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在教学上他也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2006年,由他组织编写的材料专业学生主干基础课教材《固体化学》一书被教育部列入“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后又荣获2007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称号。此外,他还与别人编译了由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与日本TIC株式会社组织的《新能源材料及其应用技术》一书,使兰州大学材料科学的课程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回顾自已走过的路,王育华说:“没有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我是绝对不可能上得起学的;没有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我的科研梦想就不可能变为现实!”

2008年3月,他被兰州大学推荐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候选人。王育华和他所带领的研究团体,正在逐步缩小我国同发达国家在特色材料研究领域的差距,用一名科研人员的赤子情怀回报党和国家的培育之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