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零排放”的追求

2008-04-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温源 我有话说

2008年伊始,当节能减排之风开始在国内企业界劲吹的时候,中国化工集团响亮地提出推进“零排放管理”,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实现全面达标排放,打造一批“零排放”企业。

在人们的一般印象中,有化工企业的地方,也就是污染严重的地方。“零排放”,能够在化工企业中实现吗?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中国化工集团。

炼油废水变成干净水

“这杯里盛的水可以喝!”

随着化工集团蓝星环境工程公司技术专家一句自信的话语落音,中国膜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郭有智毫不犹豫地举起水杯,张口喝下,周围也有人不约而同地举起了杯子……

这是2008年2月27日,发生在化工集团天津石化含油废水处理实验现场的一幕。若非亲眼所见,谁能相信?眼前这汩汩流出的普通饮水,几十分钟前还是一池油呼呼、黑黢黢、脏污不堪、气味刺鼻的炼油废水,经过几道“槽槽罐罐”的工序,竟然神奇地变为清澈无比的干净水!

炼油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是化工业一项有创新意义的大课题。蓝星环境工程公司与天津石化经过一系列的刻苦攻关,通过耐污染膜的物理处理技术结合化学处理、生物处理技术,实现了对污染水的再生净化处理,从而有效地去除了炼油废水中99%的污染物,达到锅炉进水水质。

“随着国内外对节能减排约束越来越严格,加之企业获取资源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推进‘零排放’不仅是外在压力的要求,也是企业内在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中国化工产业的领军者,中国化工集团有责任,也有能力为国人打造一个清洁纯净的化工企业新典范。”中国化工集团总经理任建新道出了零排放的初衷。

为了切实保障“零排放”管理的顺利实施,化工集团要求所有下属企业必须夯实三个基础:一是事前防患,把不合理的工艺流程排除在设计之前;二是过程控制,消除跑、冒、滴、漏,促进清洁生产;三是严守末端,不让不达标的污染物出工厂。同时集团出资15亿元,专项用于“零排放”示范工程建设;对于需要贷款的节能减排项目,集团公司给予贴息贷款政策;实行一票否决制,凡今后新上项目,达不到“零排放”的一律禁批;凡今后技改项目,达不到“零排放”的要限制审批;凡限期达不到“零排放”的高耗能、高排污老装置,将退出生产领域。

每一滴水都能找到出处

随着“不是企业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零排放”管理已经不仅仅是化工集团为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而提出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成了一个持续改善的工作过程。追求“零排放”正成为企业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习惯,一种常态。

“2008年1月离子树脂分厂月计划用水为1500吨,当月实际用水为1565吨,按正常收费为4492元,但因超计划用水按十倍增加收费,另加收水费1679元,费用在奖金中扣除……”

对中国化工集团无锡树脂厂人来说,这样的每月例行“水”经济分析会已经习以为常。该企业是化工集团中有名的用水大户,六套主要生产装置年耗自来水125万余吨。为了把节水措施落到实处,除了积极推广使用新型节水设备,加强节水技术改造外,该厂还贯彻“用水必须交费”的原则,实行自来水供求商品化,各分厂经营独立核算,对所有用水单位进行收费。同时加强自来水定额考核,每人每天定额用量为50升,超计划用水按用水量加价10倍收费,即每吨28.7元。记者了解到,在随后的二、三月份,离子树脂分厂加强了泵机冷却水循环利用,用水量也回落到1250吨。

“在这里,每一滴水都能找到出处,每一滴水都被尽可能地循环利用。”无锡树脂厂生产办主任潘晓云对记者说,“由于用水量直接与工薪挂钩,因此每一个工人心中都有一笔节约用水账,节约水是最大的效益,浪费水则是最大的损失。2007年,无锡厂万元产值耗水较上一年同期下降了24%,循环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7%,共节水1318万吨,日前被江苏省评为“省级节水型企业”。

通过这些日积月累、点点滴滴的创新、改造、挖潜、激励,中国化工集团在推进“零排放”管理之路上越走信心越坚定。任建新说,化工集团就是要通过这种自我加压行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行业集中度,改变原本产能过剩的行业供求关系,促使整个行业走向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通过推动零排放管理,给系统内企业提出了一条启动智慧、勇于创新的新思路。这些对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来说都是刻不容缓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