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架构“和谐三角”的社会资本

2008-04-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孙永平 叶初升 我有话说

人处理自身与自然关系的生产活动,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交易)活动为基础和条件的。一个社会是否稳定,其发展过程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生产活动和交易活动过程中形成并为人们进一步的生产和交易活动提供支撑的社会构架。进而言之,取决于这种社会构架的性能和发展绩效。

长期以来,我们对社会基本

构架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局限于市场和政府两个基本面,习惯在市场与政府的两极中取舍、摇摆,或融合、变通。当市场机制因信息不对称、垄断、外部性等问题出现功能失灵时,我们会期望政府扮演“救市”的角色;当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因越位、缺位,或行为失范产生所谓政府失灵时,我们又转而求助于市场。一旦面对市场和政府同时出现功能性失灵,我们就往往不知所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社会资本理论的兴起和发展,不仅使我们能够从理论上更加规范而深入地分析社会网络或社群(community)及其功能,更重要的,它为我们全面认识和把握社会基本构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社会科学家们意识到,在人们结成的社会网络或社群之中,广泛存在着能给人们的社会活动带来收益的资源,并将其看成是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对应的社会资本。社群或社会网络与市场、政府一起,构成了支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角形”构架的三个基本面。在这个“三角形”中,市场是其水平面,它以平等竞争方式用价格信号来协调个体行为;政府是其垂直面,它以科层组织方式用指令来协调个体行为;社群则是“三角形”的斜面,它以社会网络用非正式的社会规范来协调个体行为。

其实,对于现代市场经济时代的任何一个经济社会体,不管它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市场、政府和社群作为维系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构架,是客观存在的,尽管这种三角构架在不同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形态、特性和绩效。问题在于,我们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这种基本构架,能否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根据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来调整、完善和改进这种构架,使之既能经受住发展过程中的震动,又能产生优良的发展绩效。这是一个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成功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国民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实践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的经济体,正处于从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社会迅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不仅经济结构调整全面展开,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劳动力成本、能源消耗、对外经济等方面出现显著变化,而且,更重要的是,社会经济关系变化开始加剧,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会逐渐凸现出来,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我们的党和政府在正确把握时代脉搏、科学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总结吸收国际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

构建和谐社会,亦即使各成员、各阶层相互合作、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使整个社会系统协调发展,就必须依赖于市场、政府和社群构成的社会基本构架的稳定,依赖于这三者之间在发展过程中的协调互动。由此,笔者认为,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社会资本投资以及与此相应的社群建设是我国社会基本构架协调互动、社会和谐发展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一方面,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都表明,社会资本能够减少社会运行中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分散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能够促进社会秩序的形成与扩展,改善法律、法规的执行效率和政府政策的绩效;能够增强个体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人们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协调人们的行动,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就是说,社会资本和社群作为三角构架的斜面,不仅使市场、政府以及社群自身三个基本面的两两之间产生必要的张力,从而形成稳定的力学效应,而且,还以水平和垂直两种分力形式,分别作用于市场和政府,对它们的功能进行修复、完善和补充。

另一方面,从社会实践的角度看,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投资与改造社会资本、建设与重构社群,是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能否顺利转轨的一项紧要的社会工程。不可否认,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我们积淀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对社会和谐发展曾经发挥过并仍在发挥着积极的功能。但现有的社会资本毕竟是在自然经济或计划经济中形成的,社会网络或社群的一些性质和功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需要,与当今时代的客观要求,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意味着市场和政府机制在作用范围和力度上的替代增减,在这种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中,迫切需要新的社会资本投资,对其进行改造、转型与重建。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关键时期,社会资本的再投资、社群结构的改造重组、社群功能的发展与完善,不能消极地等待和指望社会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发地演进生成,而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和公民社会的能动性和主体意识。笔者认为,有政府的正式制度的鼓励、支持和保障,有公民社会的宽容、合作与协调互动,一个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资本和社群结构会加速其形成的步伐,一个团结合作、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必将在中国实现。(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