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多元智能理论”对课程改革的启示

2008-04-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忠山 朱家亮 我有话说

多元智能理论(The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s)向传统评估学生能力的观念提出挑战,对当前西方许多国家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几年来,这一理论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对于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于1983年提出。加

德纳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人的智能结构是由言语、逻辑、视觉、肢体、音乐、交流、自知等要素组成。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只是在于知识的传授,更是在于发掘并指引这些智力的发展。

多元化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

研究表明,人类在出生之前就已具有各种智能发展的基础。加德纳认为遗传基因对智能可达到的程度可能有一个最高值。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智能要逼近这个极限的可能性很小。然而,如果我们能多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某种智能发展的条件,那么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一种智能的发展上取得一定的效果。

基于以上理念,“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活动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学生的多种潜在智能训练,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通过情境教学、模拟教学、技能操作等方式,通过学生实习、见习、毕业设计等形式有意识地营造一个立体多维的实践氛围,提供给学生一个激发创造性的环境,进而提高学生的多元智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设计不仅重视学生不同侧面的智力,而且会提供丰富的有利于“合作取向”的学习空间,提供师生协同学习的机会。人际智能是多元智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协同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开发学生的人际潜能,而且可以帮助、促进弱势群体,从而达到智能互补的效果。

运用多样性的实践教学手段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多元智能教学既可以从教学的内容上着手,也可以从教学手段或媒体应用方面去考虑。为促进学生对学习对象的“理解”,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手段因学科特点可以多种多样,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多角度参与教学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多媒体实践教学广泛应用起来,学生在调动多种感官的同时,强化了直观性,也进行了多种思维和想象,进而提高了各种智能。

为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齐齐哈尔大学中文系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异质性分组。为学生提供较有争议的话题,让学生相互论辩,增长智能。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发挥协同学习的作用。通过这种的合作,学生会逐渐明白团体的成功有赖于团体的协同努力,从而在小组中建立起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多元评价促进学生自我认知智能的培养

过去人们大多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大部分智能测试都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多元智能理论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必须要从多元的角度进行。加德纳认为:在一般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一种发展与别人无关,我们是通过与别人的关系来认识自己的。因此,除了自我评价外,他人的评价同样十分有意义。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教师评价的权威性倾向较重,实际上,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之间的互评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同伴的肯定与认可有时会比教师的肯定更有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评价的机会,让他们在反思中学会学习和学会管理学习。

高校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备加关注那些爱幻想、爱标新立异、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充分挖掘其“异想天开”中的合理因素,通过激励评价,启发学生智慧,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现代教育提倡教学由传授知识转变到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促使学生由维持性的学习转变为创新性的学习,智能化、创新化的教学实践,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思维能力等方面显现出了实效。(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