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2008-04-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温源 我有话说

逐步放松的外汇管制

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内的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是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国务院日前下发的《2008年工作要点》提出,今年要完善结售汇制度,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来看,外汇

管制由两个层面组成:经常项目外汇管制和资本项目外汇管制。经常项目主要反映国与国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资本项目反映的是国际资本流动。资本项目下和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就是指这两类项目下所涉及的汇率自由兑换和资金自由流动的问题。

我国在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的开放也在积极有序地推进。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的43个资本交易项目中,目前我国有20到30个资本项目交易基本不受限制或有较少限制,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已经实现了部分可兑换。

通俗地讲,资本项目可兑换就是指任意资本,可以自由兑换成该国货币资本。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于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从国际收支的构成来看,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应该包括:消除直接投资的进出及汇兑限制、消除证券投资的进出及汇兑限制、消除信贷融资的进出及汇兑限制。

我国目前的资本项目管制中:直接投资下,放开了对华直接投资,正在逐步放松对外直接投资,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需经外汇管理部门审批;证券投资下,我国从2003年7月开始,通过QFII(引进境外机构投资者)方式逐步放开境外证券投资资金的流入。2006年4月,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从而正式启动了QDII方式的运行。2007年8月,我国放开了境内个人直接对外证券投资业务;而对外负债和信贷融资仍受到较为严格的管制。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资本项目正处于一种逐步放松管制的阶段。

从资本项目的构成中可以看到,资本项目涉及的是金融资产的流动,而金融资产的国际流动将对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资金在对经济带来初始推动力的同时,更对经济运行在管理、技术和综合效率方面带来了更多的激励。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经济运行的现状对放松资本项目管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对金融体系更高效配置资源的要求日益突出。在不断强化金融深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放松包括资本项目在内的外汇管制已经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与金融发展水平同步

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胡志浩认为,判断资本项目下可完全兑换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国的经济金融水平是否达到了一个“阀值”,就是说一国的经济结构和金融体系是否基本完善。“阀值”包括宏观经济是否具有稳定的基础,国内的金融体系是否完备,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是否具备,国际收支格局是否稳定,国内宏观调控的路径和手段是否基本成熟等方面。当具备以上基本条件时,放开资本项目可兑换,自然会带来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如果“阀值”尚未达到时就贸然放开资本项目,那脆弱的经济金融基础必然会使国际资本对相应的薄弱环节展开巨大冲击,届时国民经济必将受到重大打击。

“同时还需要我国具备相对成熟的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要求外汇市场的参与主体和交易品种更加丰富,各交易者具有更高的风险管理能力,这也是最终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必要条件。”胡志浩说。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表示,目前我国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不是一下子放开,非常关键。借鉴其它发展中国家以往的经验教训不难发现,一些小的发展中国家过早地将资本市场开放,货币实行自由兑换,使外国资本在没有屏障的情况下长驱直入,经常会给本国的资本市场带来大幅振荡,极大地损害了金融市场的稳定,严重时会暴发金融危机乃至影响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资本项目开放使一些拉美国家吞下了苦果;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国际游资席卷新兴市场,更是让人心有余悸,而中国能在那一危机中从容处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当时严格的外汇管制。

专家普遍认为,亚洲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最直接的外部原因是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而根本原因则是制度性缺陷。应该以稳健、有序的方式实施资本管制的自由化。我国之所以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就是考虑到国内经济金融基础的问题。

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曹红辉认为,外汇储备的增加不能成为开放资本项目的理由。我国的资本市场建立时间不长,缺乏国际成熟监管经验,抵御金融风险能力不足,尚不具备完全开放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

胡志浩说,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都处在转型阶段,维持稳定的国际收支格局是非常重要的。他认为,考虑到我国现有的金融基础和金融环境,当前在非金融企业的对外证券投资、个人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负债等领域存在管制对维持金融稳定是十分必要的。一旦经济发展程度突破一个新的阶段,微观经济金融主体具备了更高的风险管理能力,金融体系更趋完善之时,相关领域的管制自然会相继放松。

稳健不等于脚步放慢

通往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之路该如何走?纵观世界各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历史经验,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顺序,只能是在把握金融稳定的基本前提下,探索符合各国国情的自主道路。

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路线图”是明晰的。央行在日前发布的《2007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中称,下一阶段,中国将“以放松资本项目交易限制、引入和培育资本市场工具为主线,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依照循序渐进、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留有余地的原则,分阶段、有选择地放宽资本项目交易限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国家提出了资本项目开放的基本顺序:先放松流入、后放松流出;先放开直接投资,后放开证券投资;先放开长期资本流动,后放开短期资本流动;先放开对金融机构的管制,后放开对非金融机构和居民个人的管制;先放开有真实背景的交易,后放开无真实背景的交易。

如何在完善经常项目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成为外汇管理的当务之急。曹红辉提出,首先在经常项目下,要加大采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力度,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其次要加强监测预警,防止经常项目下境外热钱非法流入,防范短期资本流动冲击;此外,要有条件地选择外资进入,防止良莠不齐,提高效率门槛。

应该看到,稳步推进并不等于放慢速度。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吴晓灵就曾明确指出,放慢资本项目开放以保护内地资本市场的想法,在短期内是可行的,但“中国资本可兑换的门是不太好关的”。她认为,未来10年,中国如果不在金融方面有更深刻的变革,那么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而解决问题的唯一的对策就是加快国内金融改革,增加社会的金融自主权,加强金融监管协调。监管者不是替市场承担风险,而是要让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在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限度之内来承担风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