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王旦不计嫌隙荐寇准

2008-04-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峰 我有话说

开栏的话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留下了大量关于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关心人才、厚待人才、探究人才成长规律的名篇佳话。春秋时祁黄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汉代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唐代韩愈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至今仍为国人津津乐道。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各项事业竞争的焦点最终集中于人才的竞争。盛世育英才,英才铸盛世。今天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对各类人才充满着期待,也为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本刊推出《人才史话》专栏,透过这些精心挑选的“史话”和人才专家独具眼光的专业“点评”,我们会有新的视角,新的感悟

――编者

同为北宋真宗时期的宰相,寇准声名赫赫,而王旦却鲜为人知。其实在寇准显赫的政绩背后,王旦的支持和举荐功不可没。

寇准有不凡的胆略和才干,宋太宗、宋真宗对他都很器重。但作为群臣之首,寇准的缺点也很明显,他比较独断自任,器量也欠宽弘。《宋史》说他是“虽有直言之风,而少包荒之量”。与寇准同年考取进士的王旦,大寇准四岁。他的为人,可以借用宋太宗评价吕端的话来概括:“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更准确地说,其实他小事也并不糊涂,而是不甚计较。他最为人称道的就是识大体,待人处事宽厚,做事风格与寇准恰成鲜明对照。

王旦从不为家务琐事发怒或者怪罪下人。有一次他家的厨子想试试他的忍耐限度,故意把灰尘投进肉羹里,王旦看了看,就只吃白饭。家人问他怎么不吃羹,他说:“我今天不想吃肉。”改天厨子故意把灰尘掉进饭里,王旦看了看,说:“今天我饭也不想吃,就来点粥吧。”

一次王旦这边送公文到寇准那边,体例不合。寇准禀报上去,王旦被真宗批评,手下人也都跟着挨罚。不久寇准那边送来的公文也出了类似问题,王旦手下的堂吏们欣然呈给王旦,心想这下可逮着报复的机会了。哪知王旦只是派人送还给寇准,请他改正后再呈送。寇准很惭愧,见到王旦就说:“老兄,你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度量?”王旦笑而不答。尽管王旦为人宽厚,任职既久,也不免有人批评他。说王旦坏话最多的就是寇准。而王旦对寇准呢,则基本都是称许的话。时间长了,连宋真宗也替王旦打抱不平,说:“你如此赞美寇准,他却总说你不好。”王旦替寇准辩解说:“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我管事久了,阙失肯定不少。寇准直言无隐,更见得他是个忠直的大臣,我所推重的,就是这样的寇准啊。”

王旦自从景德三年(1006)正式登上宰相之位后,一直担任相位十多年。而寇准虽然比王旦早两年登相,却经历了几起几落。王旦任宰相后不久,寇准被真宗罢免枢密使之职。他托人私下请求王旦,说想当使相。王旦吃惊地说:“将相之任,怎么可以自己要求呢!我不接受私人的请求。”寇准以为这事没可能了。可是不久他真的被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得到了使相之职,寇准觐见真宗时称谢,真宗告诉他,这都是出于王旦的推荐。王旦虽然不接受他的私请,但以公而论,却认为他有这个资格。寇准既愧且叹,这才承认自己有不及王旦之处。

天禧元年(1017),王旦病重。真宗探视时问他:“万一你要有个三长两短,天下事应当托付给谁呢?”王旦不肯推荐,说:“知臣莫若君,人选应当由您来定。”真宗说:“你就说说你个人的意见。”王旦郑重地说:“一定要问愚见的话,我认为没谁比寇准更合适。”真宗说:“寇准性情刚褊,你再提别人吧。”真宗其实是想让王钦若当宰相的,但王旦说:“其他人我就没那么了解了。”言下之意就是坚持从前的看法,王钦若实非“贤士”,不能用为宰相。王旦死后,真宗果然再次任用寇准为相。王钦若则又等了若干年,才终于做了宰相。他对人说:“就因为王旦,我推迟了十年才当上宰相。”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