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积极建构课堂交互教学文化

2008-04-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长萍 我有话说

课堂教学活动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文化”引导下进行的“文化适应”。进行素质教育,就必须打破单一、僵化、封闭的教学文化,积极建构课堂交互教学文化。

一是平等、民主的课堂交互教学文化。平等、民主是交互性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表现出的是教师教、学生被

教;教师无所不知,学生一无所知。这种缺乏平等、民主意识的教学,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建构课堂交互教学文化,一方面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即在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所应享有的权利,给予学生主动发言、参与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平等,使学生之间互相接纳、互相敞开、互相理解,把课堂真正变成探究知识、张扬个性、完善人格、促进发展的精神乐园。

二是交互质疑、自主建构的课堂交互教学文化。交互教学反映的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新的教学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传统的教学文化是一种控制性文化、权威性文化,是一种重教不重学的灌输性文化。因此,课堂成了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教师权威的场所,在这个场所中,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和凭借的教材,不是进行积极主动交互质疑、知识建构,而是惟书惟上,死记硬背。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的人是难以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

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要尊重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思想,在理解与宽容的基础上共同体验,在共性之中自主地建立自己的个性,在平等交流的合作氛围中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在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的交互中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见解,产生新的思想,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里的“自主建构”,是双向性的:一方面,通过使用先前知识,学习者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以超越所给的信息;另一方面,被利用的先前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而是也要根据具体实例的变异性而受到重新建构。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成为“教学相长”的过程,从而建构一个多维交叉、相互作用的交互质疑课堂教学文化。

三是和谐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交互教学

文化。所谓学习共同体是由学生、教师和专家等组成的,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的学习团体。如何建构和谐的学习共同体?要求教师正确看待学生,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参与,协同合作,共同努力。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会接纳,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会合作,与不同的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会欣赏,发现他人的优点,宽容他人的不足;学会承担,不仅对自己负责,而且要为“共同体”其他成员负责。即把对方看作另一个我,使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学生在基于平等、尊重、信任和共享的基础上形成亲密和和谐。

四是人格精神的课堂交互教学文化。人格教育的实施过程,实质上是对学生心理结构进行改造、重组、升华的过程,就是通过针对性强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心理结构中知、情、意、行诸要素协调起来,使不平衡的部分平衡,使滞后的部分通过重点培养和特别训练达到与其它要素平衡一致,从而使心理结构的整体功能达到和谐、均衡,形成一个高层次的心理活动的完善系统。

要科学地把环境意识、社会公德与实践行为作为人格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目标,注重意向目标、认知目标、行为目标的结合;要以传统的“勤、俭、敬、信”等作为对学生人格素质的基本要求,并赋予它新的涵义和时代精神。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促进学生自我肯定,增强学生人格建构意识,引导学生自我完善,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以满足未来社会对学生开放探索能力、社会交往品质、协同合作精神、自我调控心理能力的需要。(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