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学应积极参与并引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2008-04-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段宝岩 我有话说

目前,大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积极参与并引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整体创新能力提升,既是高水平大学的基本职责,也是其战略发展的必由之路。

大学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生力军

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

,是现代大学彰显社会服务功能的切入点。审视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尽管其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都普遍把服务区域发展作为自己的责任。美国大学发展历史上,威斯康星思想对启迪大学服务社会、引领创新产生了指导性作用,《莫里尔法》的颁布和赠地学院的发展,使美国大学成功走向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道路。20世纪90年代以后,斯坦福大学与“硅谷”、波士顿高科技产业的兴旺与MIT的崛起,成了美国大学参与社会服务、走向新型发展之路的范例。可见,大学的社会服务应当立足于高品位学术追求,面向生产力发展实际,促进人才、高技术项目与市场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协调,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真正内涵在于引领创新。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高水平大学必须有所作为。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而大学则以学科为旗帜,聚集了相对稳定的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和研究基地,在技术研发的前沿领域积累了一定的成果,具有相对稳定的研发基础条件,引领区域创新体系不但可能,而且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创建创新型国家、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需要大学的有力支撑,离不开大学的积极参与和引领。也就是说,高水平大学应当成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生力军。

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引领与服务区域创新

追求真理、崇尚学术的大学精神,使得高水平大学始终能够站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前沿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大学内部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力。而大学职能的不断完善、社会服务功能的日益增强,则为其发挥创新潜力,引领与服务区域创新奠定了现实基础。

大学发挥创新潜力,首先在于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创新人才,以人才优势支持、引领区域创新。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拥有大量适合区域发展所需的创新人才,是实现区域创新、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根本。就陕西而言,其经济以农业为主,在军工、机械、电子、纺织等行业具有传统特色。而西安市的经济发展则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确立并走出了一条以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加快发展的创新之路。西电扎根陕西、立足西安,地理位置紧邻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人才优势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的条件得天独厚。多年来,学校加大在陕西的招生与就业工作力度,历年在陕招生平均比例本科生约25%、研究生约30%,就业分别为21%和26%。据不完全统计,历届毕业生在当地就业的80%以上聚集在西安高新区,本地IT产业高层管理者、公司经理、技术专家,以西电学子为主,形成了本地IT行业发展过程中特有的“西电现象”。近年来,学校仅为在陕骨干企业和研发机构培养的工程硕士就超过400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口培训每年都在1万人次以上。发挥人才培养优势,西电为陕西“一线两带”建设及信息、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光电子、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等高技术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其次,大学发挥创新潜力,应当以技术支持引领和服务区域创新。大学具有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相结合的优势,大力推进基础研究和国家目标的战略高技术研究,能够为引领和服务区域创新提供高水平保证。近年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TI、IBM、INTER、微软、HP、AD等跨国公司联合建设实验室,广泛开展多形式的国际科研合作,提升了学科和科研水平。学校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与陕西、西安的著名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基地,与在陕的5个大型骨干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西安高新区建立研究生创新与实践基地等,促进了学校与当地企业的联系与交流,搭建起项目合作、市场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孵化、成果转化的有效平台。这一新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密切了西电同本地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关系,增强了学校开展社会服务、引领区域创新的针对性,形成了大学与区域体系创新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再者,大学发挥创新潜力,需要彰显的科学文化中心的影响力引领区域创新文化建设。大学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其科学、民主、创新的精神理念,开放、平等、自由的学术氛围,可以不断激励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产生。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大学作为所在地的科学中心和文化中心,不仅能够为区域发展提供直接的智力支持,还可以在丰富区域文化内涵,浓郁文化氛围,塑造人文精神,促进区域创新文化环境建设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厚德、求真、励学、笃行”的校训,“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严谨、严密、严格”的治学风格,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内化成为一代又一代西电毕业生独特的精神气质,形成了以朴实诚信、基础扎实、崇尚实践、勇于创新、团队合作为特点的西电人才培养品牌,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好评。可以说,每一名优秀毕业生走出校门,都是大学精神和文化传统的辐射源,都可以成为促进区域创新文化建设的基本粒子。

立足区域,以特色与优势服务于区域创新和社会发展

大学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是服务区域创新的基础。大学服务区域创新,要以特色为本,彰显自身优势,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引领创新的战略与方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拥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学科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3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了现代通信网络工程、先进电子信息系统、先进电子机械工程及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4个优势学科群,IT学科特色、国防研究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的高质量特色,已经成为学校十分鲜明的三大突出优势。

近年来,学校立足自身特色与优势,积极寻求外部合作,拓展服务面,提高引领区域创新的能力。2004年以来,先后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和航天科技集团所属10多个骨干研究所紧密携手,在重大研究项目争取与拓展、人才培养合作与互动、基地建设携手与联合等方面实行了全面的战略合作;2004年7月,教育部与中电集团共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协议签署,使得学校在IT行业的紧密合作与纵向拓展方面迈开新的步伐;2007年1月,教育部与西安市共建西电开始启动;2007年12月,由陕西省、西安市、西电、陕西电子信息集团等单位共同组建的陕西电子工业研究院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行;2008年1月,教育部、国防科工委和陕西省共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作全面推进――它们共同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构筑起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与此同时,学校瞄准高端科技前沿,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在优势学科领域开展尖端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创新成果,推动了服务区域创新战略的实施。如学校参与研究制订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WAPI国家标准,突破了无线IP产业发展的安全瓶颈,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和市场钳制;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具有GPS搜救与生命探测功能的瓦斯报警矿灯,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技术保障;开发的iCALL产品广泛应用于陕西等省邮政储蓄网络系统;研发的数字微波传输系列产品成功实现产业化;在高亮度蓝光LED、指纹识别、集成电路芯片研制等高新技术的成果转化方面积极开拓民用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由学校原技术骨干独立组建的以通信天线研发、设计、生产为主的西安海天天线科技股份公司在产业化方面取得大规模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西安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领头羊”。(作者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