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漆器千文万华 收藏冷中有热

2008-04-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金桀 我有话说


↑剔红锦地花鸟纹碗(明晚期)

←剔红花鸟漆盒(清)

漆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之一。目前所见对漆器的最早记载,是《韩非子・十过》中秦穆公与由余问对。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漆器则是1977年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河姆渡朱漆大碗”。

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主任张荣介绍说,制作漆器的“漆”,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化学漆,而是从产自我国湖南、四川等省的漆树上割取出来的呈灰乳色的“生漆”,经过加工提炼,调配成各种颜色的漆,然后涂抹在各种器物的表面制成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工艺美术品。漆器具有胎薄体轻、坚固耐用、防腐防酸的特性,兼有装饰华美、色彩绚丽的审美功能。制作漆器一般分为治胎、涂漆、彩绘、打磨抛光、温室烘干等步骤。明代黄成所著的《髹饰录》把漆器工艺分为14大类,101个品种。清代诗人袁枚就曾用“阴花细缬珊瑚明,?霞隐隐东方生”来形容雕漆色彩之美。

专家介绍,漆器自古就与高贵、权力、财富联系在一起,由余就指出漆器是奢侈的象征。加上其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时间长,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都较高,历来深受人们青睐。但漆器复杂的制作过程和苛刻的保存条件限制了漆器的广泛流通,使得人们对漆器的了解和关注有限。

明清漆器市场表现抢眼

张荣介绍说,目前可见的漆器,以元明清时期居多,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漆器更为常见。但国内漆器收藏还没有形成像瓷器那样的气候,在国内杂项市场中漆器所占的份额很小,可以说是杂项中的“冷门”。这与传世漆器,尤其是漆器精品少之又少有很大关系。

但“冷门”中也有很多亮点。漆器珍品在最近几年的拍卖会上表现不俗,尤其是明清时期的精品漆器,更是屡创高价,让人看到了漆器投资的潜力。2001年在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明永乐“剔红牡丹花卉大圆盒”以1287.37万元的高价成交,创造了中国漆器拍卖史成交的纪录。中国嘉德2003年推出的“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中,明“金髹木雕雪山大士像”以275万元成交;同年上海崇源秋季拍卖会上,一件唐代“黑漆螺钿琴”以220万元成交。2005年辽宁国拍拍出的清代“雕漆方桌、扶手椅”以313.5万元成交,成为2005年内地漆器最高的成交价。同年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明永乐“剔红牡丹纹盒”以214.5万元成交;上海崇源拍卖公司推出的漆器拍品南宋“剔红凤鸟穿花图盘”拍到了143万元。2006年,香港苏富比曾以606.3万元的高价拍出一件清代“乾隆剔红御制诗笔筒”;中国嘉德则以18万元起拍、最终以550万元拍出了一件清代“乾隆脱胎朱漆题诗菊瓣形盖盒”。2007年香港佳士得春节拍卖会上,一件明朝宣德“剔红双螭荷叶式盘”,估价150万―200万,最后以497.3万元拍出。

与漆器珍品的抢眼表现相比,一些普通漆器则表现得中规中矩。据嘉德在线的聂小姐介绍,自嘉德在线开通以来,在线拍出的漆器总共只有几十件,价格在几百元到几千元之间。藏品大多集中在清末民初,以圆形捧盒、文具为主。记者在嘉德在线网站上看到目前还没有拍出的一些漆器,报价都在500-7000元之间,且或多或少都存在些瑕疵。对此,聂小姐认为,漆器保存下来的数量少,而且漆器的彩绘也比较容易脱落,如果品相再不好,对收藏者来说吸引力会较小。

?古堂北京分部的高鹏认为,总体看近几年漆器的价格比较均衡,没有大的波动,但市场上可见的漆器数量有限,漆器珍品的拍卖价格还会上升。而且瓷器和铜器的价格已经接近封顶,国内杂项价格的上涨也会带动漆器价格的上扬,这使得漆器收藏升温变得可以期待。

门槛虽高,长线投资看好

张荣认为,漆器珍品大都珍藏在博物馆,流传在民间的很少。流传到民间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当年从皇家流散出来的很少一部分,另一个是地方能够制作的。比如说描漆漆器,贵州、山西等地能够制作。

?古堂的创始人藤文浩长期从事漆器的收藏和买卖。他表示,漆器一直属于高级艺术领域,艺术品位和艺术价值很高,一般老百姓很难接触到漆器,更不用说珍品了。目前漆器收藏市场呈现两种状况:一是漆器市场流通数量较少,精品更少;二是懂漆器的专业人士少。漆器的管理和保存难度很大,尤其受气候影响比较大,干燥容易裂,太湿了又容易长毛,入行的门槛较高。

藤文浩有着丰富的国际漆器竞拍经历,他认为,国内市场与日本和欧美市场相比,对漆器的认可度和重视程度还不足,拍卖价格还有很大潜力可挖。藤文浩讲了这样一件事:五六年前,他在国内以7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一个明朝嘉靖年间的花鸟盘。而完全相同的一个盘子,在今年3月份纽约佳士得的春季拍卖会上竟拍出了13万美元的高价。

藤文浩认为,国际市场的价格会慢慢影响到国内市场,长远看,漆器的投资价值会比较高。从年代上看,宋元明清时期的漆器前景更好;从工艺上看,雕漆、做工精细的漆器更受追捧。清代漆器以走宫廷路线的最具投资潜力,像雍正、乾隆时期造办处造的龙纹、花鸟纹、人物图案的漆器、书房用品等。另外,藤文浩指出,漆器收藏很“认人”,名家制作的漆器更有投资潜力。

专家认为,时间较近的漆器,如果做工精湛,保存完好,尤其是名家制作的,也能卖出好价钱。中国嘉德2007年6月16日拍卖会上,一件民国时期的红漆描金“读古”匾拍出了21280元的价格;12月15日的拍卖会上,一件民国时期的红漆文具柜以22400元成交。如何鉴定和保存

张荣认为,漆器的鉴定,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漆器真实可靠的制作年代,以及它在整个漆器发展史中所处的位置。以明宣德漆器为例,其特征主要在三个方面:造型上,宣德时期的漆器以盘、盒为主,盒有蔗段式、蒸饼式,盘则有圆形、方形、荷叶形、椭圆形。这一时期出现了器形大而端庄的捧盒,如剔彩林檎双鹂大圆盒,剔红九龙大圆盒等;品种上,宣德漆器除剔红、填漆外,还出现了剔彩和戗金彩漆两个重要品种。传世的宣德漆器仍以雕漆为主,尤以剔红最多;在款识上,宣德款为刀刻填金楷书款,署款位置多样,有的在器底内缘左侧,有的在器底正中,有的在器底正上方,有的在器物表面边缘,可谓“宣德款遍器身。”宣德款的字体为官方常用书体,字体端正规矩,笔道粗细一致,其中“德”字,“心”上无一横为其明显特征。

具体来讲,张荣认为可以用“一掐、二闻、三看”的方法来鉴别。用手掐可以鉴别漆器的时间长短,新的漆器一掐是软的,而时间长的会有一定的硬度;用鼻子去闻。漆器有一定的味道,而去掉味道需要一定时间。如果是新作的漆器,用鼻子一闻就能闻出来。最有效,也是最准确的方法是看漆器的断纹,断纹的产生与漆器历史的长短有关。清末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一书中曾明确指出漆器上的断纹主要有“牛毛断”和“蛇腹断”两种。“牛毛断”多见于年代久远的漆器,其纹如发,细密而碎,多裂于坚硬漆器的表面,是经风蚀逐渐产生的,人工很难仿制;“蛇腹断”是在明代漆器上常可见到的,多见于漆层较薄的器里器底等处,断纹较长,颇似蛇腹下纹。而新作的漆器有的也可以做出假的断纹,但假的断纹是有规律的,而自然形成的断纹不具有规律性。

张荣指出,由于明清时期的漆器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且制作时间很长,造假成本很高,因此假的并不多。市场上见到的假器以战国、汉代的居多。

对漆器的保存,张荣介绍说,漆器对干湿度非常敏感,保存难度较大,15―18摄氏度,湿度在55%左右最为适合,太干了容易裂,太湿了容易长毛。高鹏结合自己的实践给出了一个保存的“小窍门”:太干的环境下,可以用保鲜膜将漆器包起来加以保存。

(本栏图片为资料照片)

剔红花鸟图菱口盘(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