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上海访书记

2008-04-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方交良 我有话说

《西游记》里唐僧有句话:“我是见佛必拜,见塔就扫。”套用这句话,我是见书店必进,见书必翻。每到一地,总要打听此地有什么书店,然后是背着沉甸甸的书回来。在上海曾经住了一年,淮海路上的服装店从来没想过去一趟,但上海的各大小书店却是逛了个够。上海买书主要有三处:福州路、文庙和复旦周围。

州路福州路是上海的一条文化街,位于人民广场。在寸土如金的上海,还有这样一块清净的地方,实在是读书人的福气。

福州路上最有名的是上海书城。称得上书城,书是不会少,一到八层,全是书。但书城是新华书店的翻版,门类全,没特色。与书城不远的有家古籍书店,最适合文史类的读者。这家书店三、四楼是一家一家的个体书贩在卖线装书和民国版的书,且不说明清的线装书,就如胡适的《初试集》、茅盾的《子夜》等等,都是民国的初版本,书的年龄我都应该叫爷爷了,叫人大开眼界。

文庙去文庙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去西安上大学上海是中转站,有一次问一个老上海,上海可有卖旧书的地方。老上海告诉我,有啊,文庙。那天兴冲冲地跑过去,但已是到了收摊的时候,心里甚是懊恼。所以放暑假的时候路过上海,特意早早去了文庙,结果却没发现卖书的。一问才知道文庙卖旧书只有星期天才有,再次失望。第三次又要经过上海的时候,先掐好时间星期六到上海,星期天去文庙。以后每年寒暑假都是如此,此诚应该可以感动文庙里的孔圣人吧。

文庙的书多为上世纪60、70、80年代出的,来源多为学校的图书馆、关闭的企业工厂藏书和私人藏书。文庙的旧书品相好,价格低廉。像80年代社科院编选的《唐诗选》上下两册,10元钱;鲁迅翻译的《死魂灵》3元;董解元的《西厢记》才两元。真恨不得多买,无奈实在背不动。文庙买书,多为淘书之乐趣。大学读书时,老师总是无限景仰地说起学校的前辈傅庚生先生。说得多了,令我们这些小字辈都心生景仰。傅先生的好几本著作就在那些旧书中淘到。但至今还有点遗憾的是,当时看到《刘鸿生企业生产资料》上中下3册,30元,不贵。因刘是舟山中学创始人,想买了赠送给母校,但那次实在行李太多,所以想反正也没多少人喜欢,下次来买。结果再去的时候,已经没了。

在这些旧书堆中,每次都能看到几个年轻漂亮而且时髦的女孩子,虽然与旧书的气氛格格不入,但看她们买的旧书也与我相似,于是引为同类,上海毕竟是上海。文庙门口也有很多书贩子摆摊,有一次看一个中年人,一个人坐在地上,一壶老酒几盘菜,菜旁边摆着用透明塑料袋包着的四大名著,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我掂量了一下,他那些旧书全卖掉的钱也买不了这几盘下酒菜。

复旦周围上海高校多,交大、上外、同济周围都无像样书店,而复旦周围有近20家。复旦是藏龙卧虎之地,周围的书店也气度不凡。有名的如“鹿鸣书店”,取自诗经“呦呦鹿鸣”,店名为清园王元化所题。王先生在学界享有盛名,字又是旧家功底,非同一般。因为爱好书法,每次进鹿鸣书店都要先看上几眼。鹿鸣书店以学术书出名,常常光顾的好些是复旦的教授,像葛剑雄、陈思和等名教授碰到也是正常的事情。我有一次就在鹿鸣碰到汪涌豪先生,上过汪先生的课,他见识广博,幽默风趣,典型的江南才子。鹿鸣书店那时正卖汪先生的《中国游侠史》,我当时就想买本书请汪先生签名留念,但总觉太冒失,所以不了了之。另有一家左岸书店,店面很小,“左岸”两字取自法国的一个文化沙龙。书店的老板是个年轻人,一进书店就看到醒目的告示:本店余秋雨的书不卖、南怀瑾的书不卖、何新的书不卖。颇有个性。为什么不卖呢?我没问。南怀瑾的书我还是喜欢的,而且特别佩服他以书生力量募捐给家乡造金温铁路,真是大气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