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校学报的科研张力

2008-04-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少华 我有话说

学报,作为高校记载文化、交流思想、展示学术的平台,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关于学报对科研的张力,在当今媒介高度发达的时代更值得引起高度关注。

高度重视学报对学术成果的集聚与展示作用

高校的学报,搭建了一个校内外、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平台。利用这

个平台,校内外专家、学者有一定理论创新和实践价值的成果均可以论文的形式在学报上发表,给其他学者以启示,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和普及,对作者起到激励作用。作者高质量的论文在学报面世,其学术造诣和创见被同行所了解、认同,其学术地位和社会声望将不断提高,从而大大激发教师从事科研与创造的热情。

高水平学报能赢得社会的良好信誉。高水平学报自会引来名家名作。这样的学报,不仅能对学校学术平台起到支撑作用,而且将引进校外智力资源,激活校内创造潜能,形成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繁荣区。为此学报同仁应当有一种追赶学术前沿的创新意识,跟踪高水平的作者队伍,寻求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多出精品佳作。编辑应慧眼“识货”,善于选取有创造性的成果展于世人,借以增强学报的特色和靓丽,以更好地担当起推动科研的职责。

高校学报能发挥学术成果的集聚作用。一般来说,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特色学科,而这些优势、特色学科高层次人才多,高水平成果多,容易形成学报稳定的作者队伍;同时,通过这些学科的带头人主动向国内外知名专家约稿,吸引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踊跃投稿,把学报建设成为国内外一流学术成果交流的园地,可以带动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研究水平的提高。学科建设与学报编辑的如此互动,将有效地促进科研,给学报增彩。

积极发挥学报对青年作者的培育作用

高校学报是培养科研新秀的摇篮。它对青年作者的培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学报的高水平论文为青年作者的科研树立了标杆,能有效地提升他们的学术视界。高校学报的论文必须具有一定的学术深度和创新价值。青年作者尤其是初次投稿者对自己论文水平的审视必然以学报论文为标尺。因此学报论文便经常成为习作者的范本,起着无形的指导作用。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编辑是青年作者走上学术道路的引路人,他们与青年作者的交流、切磋及指导,对青年作者具有很好的启发和鼓舞作用。编辑对作者所研究的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研究动态,一般都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可以指导他们找准切入点,从而避免重复、另辟蹊径,使其能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创造性的研究之中。

对于学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的青年作者,编辑尤其是审稿专家,对论文的理论依据或研究方法的指导,会令青年作者大开眼界,豁然开朗,足有长进,有的甚至终生受用。曾经做过编辑工作的陈独秀、鲁迅、巴金等思想文化巨匠,一次次与作者的论文对读,实际上也是一次次的心灵对白,不知道成就了多少后学巨子,这些都是极好的学报育人见证。

充分发掘学报推动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的生力军,高校学报应该也完全可能在创新过程中发挥研究导向作用。

高校学报可以通过充分发挥编委会的学术咨询和指导作用,围绕科学技术研究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选题和组稿,组织力量开展研究,从而推动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向纵深发展。高校学报要引导科研方向,不仅要求编辑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还要求他们必须十分关注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研究动态。同时,学报要借助校内相关学科带头人的智慧和眼光,组织开展专题交流研讨,提炼出近期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策划组织,集中力量攻关,以期取得突破性进展。

高校学报通过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可以创造自由讨论的环境。一方面学报可以针对不同学术流派的观点、不够成熟的理论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组织刊发学术讨论的文章,必要时可以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会。通过交流、讨论、交锋以至碰撞以启迪智慧、激发灵感、迸发火花,使参与学术讨论的各方相互借鉴,拓宽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正确处理学术自由与大学责任的关系,转移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学术讨论健康有序地开展,促进学术自由和学术繁荣发展。(作者系《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副编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