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藏语文的由来及特点

2008-04-2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新华社拉萨4月22日电(记者张泽伟)走进西藏,就走进了藏语文的世界――商店招牌、指示路牌、售货标签等,无一不写有藏文;打开电视可以看到藏语的新闻、专题、影视译制片等各类电视节目;在报摊可以看到《西藏日报》等多种藏文版的报纸杂志。

藏族使用藏语文。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支,藏语主要

分为卫藏、康、安多三大方言区。尽管方言各异,读音不同,但藏文仍然是统一的,书面语通用于整个藏族地区。

藏文作为藏族人民的书面交际工具历史悠久。有关藏语言文字起源的问题,学术界仍在争论中,但主要形成几种观点。佛教界认为系吞弥・桑布扎所创;西藏本土宗教苯教认为系苯教始祖辛饶米沃奇所创;还有学者认为系脱胎于伽湿弥罗文(今克什米尔文)或者多文或者象雄玛文或者黎宇文(于田文)。

吞弥・桑布扎创造藏文的观点被普遍接受。佛教史籍记载,公元7世纪上半叶,吞弥・桑布扎等15名藏族青年受吐蕃第32代赞普(王)松赞干布委派,前往天竺(今印度)学习梵文和天竺文。由于水土不服,唯有吞弥・桑布扎没有病故他乡,他先后从黎敬和拉热白森格学习梵文和天竺文,其认真刻苦的敬业精神获得天竺人的敬称“桑布扎”(意为贤良的藏人)。

回归故里后,按照松赞干布的旨意,吞弥・桑布扎根据梵文字母以及藏语语音的特点,整理出藏语的30个辅音字母以及4个元音字母,被称为藏语的30个子音字和4个母音字。吞弥・桑布扎还编撰了《文法根本三十颂》等,完成了藏民族文字的整理规范工作。

每种文字创制之初都不可能十分完善,需要在运用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渐规范,日益完善,藏文同样有一个发展过程。据藏文史籍记载,藏文在历史上曾进行过3次较大规模的厘定规范,分别是8世纪中叶至9世纪初叶、9世纪中叶、11世纪初叶。

西藏和平解放后,为促进藏语的学习、使用和发展,国家和政府历时近20年的研究,于1987年制订了《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1988年西藏正式成立了西藏自治区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由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人兼任领导。各地市均成立了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与此同时,藏文编码国际标准于1997年获国际标准组织的通过,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中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文字,也便利了藏文的计算机信息化。

藏文有如下主要特点:

――它是一种拼音文字,属辅音文字型,分辅音字母、元音符号和标点符号3个部分。其中有30个辅音字母,4个元音符号,以及5个反写字母(用以拼外来语)。辅音字母每4个字母为一组,共7组半。每个字母的实际读音古今有别、方言有异,但均附带有一个元音a。藏文标点符号形体简单、种类少,共有6种形式,其中音节之间的隔音符号使用频率最高。

――藏文字形结构均以一个字母为核心,其余字母均以此为基础前后附加和上下叠写,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字表结构。通常藏文字形结构最少为一个辅音字母,即单独由一个基字构成;最多由6个辅音字母构成,元音符号则加在辅音结构的上、下、正中。核心字母叫“基字”,其余字母的称谓均根据加在基字的部位而得名,即加在基字前的字母叫“前加字”,加在基字上的字母叫“上加字”,加在基字下面的字母叫“下加字”,加在基字后面的字母叫“后加字”,后加字之后再加字母叫“再后加字”或“重后加字”。

――藏文书写习惯为自左向右横写。部分复合声母采用字母上下叠写的方法表示。字体分两大类,即“有头字”和“无头字”,是根据字体的不同形式而得名。有头字相当于楷书,常用于印刷、雕刻、正规文书等,无头字相当于行书,主要用于手写。卫藏地区盛行无头字,安多地区盛行有头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