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外国人权专家:奥运将使外界更了解中国

2008-04-2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记者吴晶、白瀛)“奥运会既是促进友谊的体育盛事,又是促进人权的良好机会。”“奥运会将促进人的精神和尊严。”……虽然首届“北京人权论坛”的议程已经结束,一场关于人权发展的讨论却在北京奥运场馆中继续进行。

23日,来京参加首届“北京人权论坛”的中外专家参观了

北京奥运场馆,纷纷表达了对北京奥运会的期盼和希望。

澳大利亚人权和机会平等委员会主席冯・多萨从不同的角度为“鸟巢”和“水立方”照相,汽车驶离很远后,他仍然没有放下手中的相机。“这些场馆很壮观,设计新颖,引人注目。”他说:“可以看出,从运输到服务,中国为奥运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投入巨大。”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政治系副教授杰里米・帕提亚尔在大学本科就选择学习中文,这使他在参观奥运场馆的规划展览时,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这是水立方的外层,你看,就像可以呼吸一样。”帕提亚尔一边观看北京奥运游泳馆的外层模型,一边说。

“北京奥运会将让人们看到中国的成就,更了解中国。”他说。

喀麦隆人权和自由全国委员会主席切穆塔・迪维纳・邦达说,奥运会代表着人类的团结,代表着没有欺骗、没有敌对的和谐的竞争。“当我们一起出现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我们就会忘记分歧,宽容不同,这也将推动人权事业的发展。”

从1932年刘长春只身代表中国参加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中国正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才最终获得参与并举办奥运会的权利。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国际法教研室主任阿斯兰・阿巴希泽说,奥运会反映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正是人权进步的重要因素。“中国经济发展为世界树立了典范,中国也正在为人权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在与中国普通民众的交谈中,奥地利原联邦司法部部长、奥中友协顾问委员会主席卡琳・加斯廷格尔发现,“每个人都在非常热切地盼望着奥运会,他们希望全世界可以接受并喜欢中国举办的奥运会。”

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科伦・墨菲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慕和平”,此次论坛期间,他一直在努力地练习这个名字的中文发音。“奥运会将表明,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世界。”他说。

首届“北京人权论坛”的主题“安全、发展与人权”得到了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谢尔盖・奥尔忠尼启则的赞赏。他说,安全、发展和人权这三点紧密相连。过去30年来,中国的人权事业取得了瞩目成就。如果没有中国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发展,中国的人权事业不可能发展,中国的社会不会如此稳定。

“北京奥运会将会是个盛大的节日,它不仅对全球的运动员很重要,也将释放出和平的信号。”他说。

冯・多萨表示相信北京奥运将使全世界关注中国,注意到中国对人权事业的支持和发展。“届时会有很多人来参加奥运会,这将是一次极好的体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