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位不该再被忽视的雕塑大家

2008-04-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邹文 我有话说

林则徐 充军伊犁(雕塑)□李维祀

由于李维祀先生为人处事的一贯低调,我敢说,中国普通百姓知道这位雕塑大家的没几人,就连艺术界也总是把他置于被遗忘的角落;但一提起他的作品,比如《林则徐系列》、《郑成功》、《鲁迅》、《孔子》等等,又差不多人人都看到过(至少看过照片)。这就像春花绚烂人人都喜欢,可是没有谁会想起来问问栽花人是谁一样。

对于有大贡献的艺术家本人来说,这当然是不公正的。有鉴于此,中国美协雕塑艺术委员会、林则徐基金会和厦门市文化局等,决定联合为这位已被帕金森病痛折磨,却还在为他一生钟爱的雕塑艺术顽韧拼搏的老雕塑家,举办一个大型的生平艺术个展,即有了正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李维祀艺术展。

我第一次见到李维祀先生,便油然而生一种敬仰之情。许多时候,只一眼,某个对象便会使你马上从字典里钓起一个形容词或名词或动词。李维祀让我瞬间想到的词是“力量”。大个子,宽额,粗手,这是劫匪也得绕开的人。尽管现在他已年老体弱疾患在身,但他的骨架,他饱经沧桑后的淡定,都透着沉静的力量。狮子就像他。

见了他的作品,我更相信了自己的直觉。狮子一般不乱叫,不好动,不对蚂蚁、苍蝇、猴子们的兴趣感兴趣。它静静地卧在那里,只想着天与地,只是沉默着。很少有生命能同狮子一个量级、一种境界。而狮子并不轻易炫耀力量,除非最后致敌于死命的一跃一吼一击。他只静卧着。

沉静是威力的一种极致化的反衬,沉静是力量不泄漏的积蓄。看着李维祀的雕塑、素描、书法,我想,这正是那种有力量的艺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这种艺术因稀缺而久违。

李维祀的素描,精准到利落,笔笔见骨,骨骼支撑的结构,把画面压得沉甸甸的,黑白之间,每一块肌肉、每一处转折,都以体积的外表在纸上盘踞,看着非常实在、厚重。素描的人物,竟多为男性,且是男性劳动者,是那种很少感冒、很少呻吟、很少算计的个体。这种富有力量的选取,让娇柔、优美、阴郁得不到构图的准入。由于长期在三维世界的亲历,他把二维的绘画,都曾送去接受解剖、块面、真材实料的衡量。个个形象不乏空间的实在,石头是石头,金属是金属,虚拟的二维空间,被他拉进到三维。阴阳两界,竟在李维祀的意志力下互渗,似金庸笔下的武林高手,有击掌开山,呵气止水,轻咳一声令山摇地动者如是!即使水墨,李维祀也决不“没骨”,而会把钢筋般的骨架放到对象的内部,一如男子汉的品性,让他的素描铿锵而坦荡,富有金属质地。

他的书法,行狂之间,草而不乱,在胸有成竹的可控面上,展现了将军麾下万马千军的阵列,那么浩荡,那么有序,每个字互为呼应、互作礼让,高度默契地配合于节拍、韵律、章法,疏密有致,大进大出,如风卷,如神行,绝

对谙稔在心,运筹帷幄。于书法作品中,你会发现李维祀已将素描的意念凝结为一种精神意志,字不是字,而足见意志的蠕动,是精神的流露。

作为一个雕塑家,李维祀的精神出口和归宿,当然在于雕塑。素描和书法,既为他聚集了充足的造型能量,他的雕塑便有了武器级的征服力。

崇尚力量的人,必敬慕英雄伟人。他塑了那么多林则徐,一定会有英雄情结。病魔限制了李维祀的身体自由,反使他心中充满困兽般的不服,他塑造林则徐,推崇林则徐,像是要表达不畏强势、不从天命的精神自由。果然,在他所有的雕塑中,即使是女人体或是孩童的形象,也透着静默中的张力。其他占多数的男人形象,则一味体现了坦荡、阳刚、豪迈、率性、豁达。人人如英雄儿女。

命运多舛的李维祀,被病魔放逐到了健康乐园的郊区。这些年来,他看着“主流”的雕塑界,正一点一点流失精神和力量,无话可说。但你读他的作品,会体会到一种澎湃的话语。他是一位让人可以立即联想到米开朗基罗的中国雕塑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