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大赐予我的巨额“稿费”

2008-04-2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作为校刊学术版编辑的我是幸运的。4年的采编工作,使我这个普通学生常能与北大名师近距离接触,我常与人说,这是北大赐予我的巨额“稿费”。

历数这笔“稿费”,我首先想到的总是哲学系的汤一介先生。他是我独立采访的第一人,他的学养和气质深远震撼了我,甚至改变了我大学生活的轨迹。一个78岁、学贯中西

的教授,给一个18岁、初出茅庐的学生记者耐心讲解编纂《儒藏》的意义和问题,每一句话都清晰严谨,以至我把录音转为文字后发现几乎不需再编辑整理就可以直接刊用。

采访是在朗润园汤先生家中进行的,后来常有人好奇地问起他家什么样子,我只答4个字:“家‘图’四壁”――汤家三间屋,每间屋的四面墙壁全是图书,从天棚到地板,甚至我与汤先生所坐的沙发上下也都堆满了书。除了夫人乐黛云先生的电脑,就再看不到什么值钱的“大件儿”。

那是初入燕园的我第一次走进学者的家,第一次知道世间还有这样的精神境界,这样的生活状态。后来的几年采访了更多的北大教授,才知道这是先生们生活的常态。

与书斋中宁静致远的汤先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潘文石先生,这位生命科学院的教授常年在丛林中实地考察大熊猫习性,人称“熊猫爸爸”。初次见他是在2004年潘先生著作《熊猫虎子》的新书发布会上,采访始终在开怀大笑中进行,好几次我们甚至笑得前仰后合。老先生身上有种奇异的力量,让人不由自主地乐天、愉悦,忘却一切烦恼。数十年野外生活的千难万险,没有在他脸上留下丝毫沧桑和痛苦的痕迹,却赋予了他纯洁无邪的真性情。这种缘自大自然、缘自生命本能的天真是我辈俗人不易理解、却又不能抗拒的力量。

翻开积累的采访札记,点点滴滴,记录着这园子中感动我的人,感动我的事,说上三天三夜,恐怕仍是挂一漏万。有时我会做些白日梦,想像自己将来成为知名记者,一言九鼎,甚或一字千金。彼时的稿费,也许几倍甚至几十倍于今日在校刊所得,但我知道,那些都无法与北大赐予我的巨额“稿费”相比,这笔不可估价的精神财富,终我一生,受用不尽。(李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