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绩效评价是高校改革的推动力

2008-04-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国永 我有话说

研究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绩效评估体系,避免评估变成形式主义和虚报浮夸、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亟需解决的重要任务。

绩效评价在公共管理中应用广泛

绩效评价是西方20世纪“政府改革”运动的产物,虽然早在1950年美国

胡佛总统就提出政府的每一分钱支出都必须有效果的绩效预算理念,但由于当时理论界对公共支出效果以及如何测量这些效果的基本方法和路径都没有解决,导致改革的夭折。美国自1978年的卡特政府以来,历任总统都很关注政府部门的绩效管理问题,到克林顿政府执政时期,绩效评价成为推动政府改革和建设的核心力量。199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政府绩效和结果法》,以法律的形式将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固定下来。英国政府绩效评估始于1979年的“雷纳评审”。雷纳评审是对政府部门工作特定的调查、研究、审视和评价活动,评审的重点是政府机构的经济和效率水平。在英、美的带动示范下,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在其他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亚洲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韩国等国家先后引入类似政府绩效评估的“行政评价”、“制度评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绩效评价作为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为50多个国家所采用,并成功地应用于高等教育评价上。

绩效评价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处于试点阶段。2007年财政部教科文司和教育部财务司委托相关机构选择了8所部属高校进行试点研究,为开展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奠定了基础。

高等教育管理方式需改革

自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截至2005年底,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9%,规模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矛盾,由于扩张速度过快,导致了高校在办学质量、科研、学生就业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出现重大问题,导致人民群众对高校忧虑很多。

首先,高校规模扩张的同时,高校办学观念出现了偏差。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出现了一些高校盲目“圈地”,超标准建设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学校负债严重,甚至超过了学校的偿还能力。第二,高校专项资金使用效果说不清楚,国家对很多高校投入了大量的专项资金,但是高校的科研成果并不因此而有重大突破。第三,重点实验室“校产化”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学校的重点实验室都不能对社会有效开放,成为学校甚至教授的专有。第四,就业率和科研质量与高校规模扩张存在负相关。第五,以经费不足掩盖管理问题。在管理过程中由于对绩效认识不足,导致在办学过程中,一方面浪费严重,另一方面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都是管理问题,而不是经费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需要重新定位高校的办学管理,重新思考高校的办学业绩,通过开展绩效评价,推进高校改革,从绩效的角度真正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绩效评价的基本理论渊源于西方新公共管理思想,一方面新公共管理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市场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市场竞争机制、市场选择机制和市场交易机制,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与业绩,促进公共服务和产品提供的灵活性,从而降低公共服务和产品提供的成本;另一方面公共管理提倡建立对公共部门活动结果的多元监控机制,主要包括公共问责机制、质量保证机制和绩效管理机制。

教育绩效评价要坚持效益和公益的统一

上海财经大学马国贤教授曾提出“一观三论”的思想,即“花钱买效果”的预算观、“公共委托代理”理论、“目标结果导向”理论和“为顾客服务”理论。该理论在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中已证明了其科学性。同样,对于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成为高等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理论基石。其“三论”既是“一观”的自然延伸,也是“一观”得以深化的依据。“委托―代理理论”既是大学民主化精神的体现,更反映了绩效评价的主体和评价范围。它依据的根源是预算,为什么要给大学拨款?拨款的数额是多少?预算正是委托代理费用。谁对谁的委托,就决定了拨款的主体同时也就构成了评价的主体。“目标结果导向理论”则规定了绩效评价的指标来源,评价的是结果性指标,而非过程性指标,在我们设计的指标体系中,出现了很多“率”的概念,如图书的流通率,师均科研、生均计算机、计算机使用率、生均负债等概念,都是结果和效率性指标,反映了结果和目标导向,而且是多目标管理。“为顾客服务”是将学生满意度作为指标设计的重点,这既是高校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也是高校精神理应关照的地方,绩效理论的最后落脚点。这些都体现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在高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教育绩效评价是财政支出绩效部门评价的重要方面,一方面反映了绩效评价的基本思想和要求;另一方面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属性和特征。因此,从教育绩效评价的特征看,体现了绩效评价和教育本质属性的统一。在具体实施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第一,效率和公益性的统一。效率是绩效评价的核心,而公益性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第二,客观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绩效评价是建立在对指标数据分析基础上的事实判断,但判断的结果是对大学绩效的反馈,就是要通过客观的数据来说明大学人文的一面。第三,发展性和现实性统一。教育绩效评价的结果是指向未来的,但评价所采用的数据则是面向过去的。这就是说对过去已经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而目标是发现问题,为未来决策提供政策依据。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中国教育绩效评价(研究)中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