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老少边山”不再穷

2008-05-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颜维琦 刘昆 我有话说
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我们的采访车沿着盘山公路向大山深处的广西凤山县行驶。一条条二级路、通乡油路和通村沙石路,如闪亮的玉带,缠绕着翠绿的山腰;一座座依坡而建,漾着绿波的地头水柜在车窗前闪过;一幢幢具有民族风格和现代
气息的乡镇文化站、村委办公楼拔地而起,一盏盏明亮的沼气灯照亮农家……

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饮水难、用电难、看病难、住房难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凤山县的变化,只是近年来广西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集中力量,连片推进,广西闯出了一条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新路。

打通民族地区发展“经脉”

广西喀斯特地貌广布。独特的山水之间,聚居着壮、汉、瑶、苗等12个民族。大山养育了他们,也将他们与现代化生活隔绝。

自治区党委、政府经过审慎思考,决定从基础设施建设抓起,打通民族地区的发展“经脉”!

2000年8月,“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在千里边境线上拉开序幕。

广西共有8个边境县(市、区),80%以上居民是壮、瑶等少数民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历时两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让这里焕然一新。建设总里程2713公里、总投资15.54亿元的沿边公路,将山里山外的世界连接起来。

“东巴凤”是河池市东兰、巴马、凤山三县的统称,85%以上居民是少数民族。到2002年,三县尚有40余万人没有脱贫。

2003年4月,投入资金22亿元的“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开始实施。如今,“东巴凤”已成为广西公路网最完善的区域之一。从巴马到凤山,73公里山路,原先要开上3个小时,现在只要1个小时。从东兰县到南宁市的车程,也由6个小时缩短为3个小时。

大石山区都安、大化、隆安、马山、天等五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3.1%,一直是广西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2007年1月,“大石山区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开始实施。预计到2009年,五县将旧貌换新颜。

从“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到“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再到“大石山区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其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经历了几次换届,但是举全区之力改变民族地区落后面貌的决心从未改变。

再不会“守着金山受穷”

大会战前,山里的走不出,外面的进不来。纵有千珍万宝,也无从利用。凤山县就是守着金山受穷,这里的黄金储量占广西全区的40%,但由于交通不便,丰富的矿藏一直得不到合理的开采利用。

“经脉”贯通后,民族地区的各种特色资源“活”了。

革命老区“将军之乡”东兰县,红色旅游红火了。红八军诞生地――边城崇左市龙州县,引来无数人追寻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边境重镇凭祥市发挥沿边优势,开发边境旅游产业。“长寿之乡”巴马瑶族自治县打长寿旅游品牌,200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21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510万元。

大石山区昼夜温差大,适宜种桑养蚕。东兰县武篆镇色故村村民黄仁权家种了5亩桑,“一年下来就挣了1万多元”。凤山县2007年仅桑蚕一项农民总收入就达8000多万元。各县还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如今,凤山有了“百里八角长廊”,巴马成为全区主要的油茶生产基地。

山里的“好东西”走出“深闺”,山外的“金凤凰”也纷纷飞来,随着一些企业在大石山区安营扎寨,许多农产品实现了就地转化加工。

“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精神”

东兰县东兰镇巴拉村韦卫平老大爷房前屋后干干净净,他打开沼气阀,一拧电子打火开关,灶头上蹿出蓝色火苗,他说:“以前隔几天就要上山砍柴,现在有了沼气灶,轻松多了。”

大会战中东巴凤三县增建了6万多座沼气池,37个乡镇8万多个农户受益,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山绿了,水也清了。新建的1.4万个地头水柜,31处乡镇供水、109个村屯饮水工程,解决了21.75万人、8万头牲畜的饮水难问题。

在巴马瑶族自治县燕洞乡,一栋红黄相间的三层小楼引人注目,这是乡文化站。村民黄大昌正在阅览室抄写养猪技术材料。他告诉记者,以前靠传统办法喂养,小猪容易生病,一窝十几只猪仔到最后只剩下几只。自从有了文化站,一遇到问题就来这里找书看,不少养猪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通过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单是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就投入2.6亿多元实施教育项目,建设中小学856所,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52万平方米。国门学校――百色市靖西县龙邦实验学校建起了教学楼、宿舍楼、食堂、运动场,办学条件彻底改善,成为边境线上一道风景。凤山新高中的建成,结束了凤山县没有独立高级中学的历史,当地孩子上学难的问题解决了。

如今,行走在“老少边山”地区的村村寨寨,学校、卫生院、文化站、邮政所、供水站……像美丽的木棉花绽放在南国山间,方便了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也丰富着他们的精神文化世界。龙州县82岁的黎天一老人感慨:“这日子越过越精神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