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万人搭建世博会“大舞台” 五大永久建筑“春笋破土”

2008-05-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吴宇 我有话说

新华社上海5月2日电(记者吴宇)5月1日,是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倒计时两周年的日子。俯瞰位于上海中心城区黄浦江两岸的世博会园区,昔日密密麻麻的厂房烟囱、危棚简屋,已被一片开阔的大工地取代,在星罗棋布的建筑塔吊和打桩机的“臂膀”下,世博中心、主题馆、中国馆、演艺中心以及世博轴等永久性

建筑,犹如春笋般破土而出。上海世博会为全世界搭建的“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大舞台”呼之欲出。

中国最大工地世博最大“舞台”

据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上海世博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丁浩介绍,占地5.28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园区,新建和改建的各类建筑物面积达200万平方米,不仅是当前全国规模最大、城市化标准要求较高的集中连片工地,也是世博会150多年历史上面积最大的一个园区。自2006年8月园区建设工程陆续启动以来,已有20个大项的近100个单体建筑开工兴建,其中包括“一轴四馆”等永久性建筑。迄今为止,各项目建设基本上按照节点目标稳步推进。

与此相呼应,截至目前,已有20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参展规模的新纪录。记者在世博会园区浦东部分看到,为大约40个国家的自建展馆准备的一块块土地已拆迁、清理完毕,围上了整齐的蓝色挡板,与新栽的行道树一起,期待着各国建筑师和能工巧匠大显身手。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强调,作为第一个举办综合类世博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规划建设世博会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园区,汇聚超过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并不是为了创造新纪录,也绝不是为了一个“名声”,而是为了尽可能发挥世博会作为人类“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大舞台”的功能,尽可能避免任何国家和国际组织被边缘化。同时,也是上海加快改造旧城区的现实需要,是对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生动演绎。

如今,原来居住在世博会园区内的1.8万多户居民已在两个新建的“世博家园”安居乐业,户均住房建筑面积由30平方米扩大到75平方米左右;272家需搬迁的企事业单位,绝大多数已告别陈旧设备和落后工艺,易地建起了现代化新厂。

目前的世博会园区工地,来自全国各地的施工队伍已超过一万人。按照计划,今年第四季度,园区将形成建设高峰,2009年进入“立体施工”阶段,建筑、装潢、布展同时进行,届时园区施工队伍人数将达二三万人甚至更多。

工程短工期高要求

张忠平,49岁,混凝土浇筑工,来自江苏南通。近10个月来,经过他和1000名工友日夜奋战,世博中心长414米、宽99米的超大规模地基工程如期按质完成。作为园区内首个新建永久性场馆,世博中心建筑面积达14.2万平方米,2.5万吨的钢结构相当于国家体育场“鸟巢”的一半。

“我们这座建筑,世博会期间是庆典活动中心、指挥运营中心、新闻中心和论坛活动中心,世博会结束后是上海的会议中心,作用举足轻重。虽然工期紧,压力大,但我每天都提醒自己,要把混凝土浇筑得更密实些、更平整些、更光洁些,日后不能让国内外宾客说咱干得不好。”张忠平说。

在开工仅4个多月的中国馆建设工地,项目经理夏正华告诉记者,中国馆高63米,而其最深的地桩同样要打60多米深,常规地桩也要打30多米深,总共5000根地桩的工程量,目前已完成七成。

据了解,考虑到上海世博会半年会期内,平均每天可能涌入四五十万人次参观者,总客流量高达7000万人次,以“一轴四馆”为代表的世博会永久性建筑,都开挖了彼此连通的庞大地下建筑,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其中,主要用于人流通行的世博轴,长1.1公里,宽近100米,两层地下空间深12米,其上还开有6个由大跨度钢结构组成的“阳光谷”,以便让自然光照进地下一层和二层,节省能源。

“这些都是世博工程的难点。但进入世博会园区的几十支建筑队伍,想的决不仅仅是如何克服困难、完成工程,而是相互竞赛,借世博工程创出品牌,将中国人对世博会的热情和承诺融入一砖一瓦。我想,这就是中国工人能高标准完成世博大工程的信心所在。”上海世博局工程部部长席群峰说。

“绿色建筑”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

到2009年底即世博会开幕前4个月,世博会园区将完成建设、装潢和布展,进入试运营。届时,因世博会诞生的一座座融入高科技、使用新材料和新能源、节能减排特征明显的“绿色建筑”,将会一展身手。

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的世博演艺中心利用江水冬暖夏凉的特点,引入身旁的黄浦江水代替传统空调,同时使用气动垃圾回收系统、屋面雨水收集系统、程控绿地节水灌溉系统等多项环保节能技术。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主题馆,在设计上强调尽可能利用自然采光和节能效果明显的半导体照明灯具。世博中心大空间会议厅同样将采用玻璃顶采光系统,同时将隔热、隔离辐射等功能加入其中。

作为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中国馆共收到了全球华人344个应征设计方案。最终入选、实施的“东方之冠”方案,采用层层出挑的造型,在夏季可形成上层对下层的自然遮阳,外墙选用可利用太阳能的合成材料;景观设计加入了小规模人工湿地,可实现循环自洁,成为生态化景观。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中国馆设计团队主持人何镜堂教授认为,传统风格浓郁的中国馆,不仅要在造型设计上融入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而且要特别注重节能环保,以此显示中国社会对环境、能源等当今世界重大问题的关注与重视。

据了解,除了永久性建筑,世博会园区内大量的临时性建筑将采用可拆卸、可循环使用的环保绿色建材,如再生木材和塑料、玻璃纤维板、轻钢结构等,透水地面、风光互补灯具、太阳能灭蚊、局部喷雾降温等新技术也将得到规模化利用。许多参展国在设计自建馆时,也将高科技和环保节能放在第一位。

在世博会园区5.28平方公里范围内,共规划了33个场地用于开展文化演艺活动,总占地面积约0.48平方公里。以每天早、中、晚演出3场计,这些场地预计每天可吸引观众20万人次左右。届时,来自全世界的参观者有望在这些“绿色建筑”中思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领略世界文明的和谐乐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