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国朱?野化放飞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008-05-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郑北鹰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5月3日电国家林业局负责人发布消息说,据野外跟踪监测结果,去年5月底在陕西省宁陕县首批正式野化放飞的朱?经历四季野外生存,特别是安全度过冬季食物短缺期后,于今春开始繁育后代,目前已繁

育出幼鸟。这标志着我国朱?野化放飞取得突破。

最新统计数字表明,我国朱?总数已达1000多只,其中野外种群个体550多只,人工繁育种群个体462只。基本摆脱灭绝的威胁,并为野化放飞奠定基础。野化放飞是指在模拟自然生态条件下,将人工繁育的朱?进行人工控制条件下的野化训练,使其逐步适应野外环境后,最终促进其野外种群恢复的必由之路。2004年以来,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朱?野外放归研究。由于现存朱?种群近亲繁殖现象严重,导致幼鸟和亚成体抵抗力弱,野化放飞技术难度极大。国家林业局对此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力求攻关。2007年5月31日,国家林业局在陕西省宁陕县首次正式开展朱?放飞活动,将我国人工繁育的、经过野化训练的26只朱?放归到宁陕县城关镇寨沟村。此次放飞后,科技人员利用无线电跟踪与电视监控系统,对野外放归和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朱?种群进行跟踪监测,并就其生态学和行为学等开展相关研究。监测发现,放飞野外的朱?已成功适应野外环境,并成功繁育后代。

为在陕西省宁陕县一水田旁,一只朱?在为幼鸟觅食。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   平山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于平凡之中,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详细】

      《英歌》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它可能引发热议,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商业上取得成功,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详细】

  •   作为历经千百年积淀且传承至今的民族美德,孝亲敬老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突出优势,也是将人口老龄化世纪挑战转化为新发展机遇的有利条件。【详细】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举起我们党的文化旗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与光明网联合推出“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党校公开课第十四季)专题视频。【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