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长三角:“多桥飞架”演绎时空新变局

2008-05-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苏雁 通讯员陆炜 我有话说

这是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航道主跨448米的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这座全长36公里的大桥是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管理、自行建造、

自行投资的特大型交通设施。大桥通车后,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将缩短120余公里。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5月2日,一些游客通过杭州湾跨海大桥抵达宁波一个生态农庄旅游观光。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给大桥周边的人们带来了致富机遇。新华社记者王小川摄

5月1日下午,当今世界最长、工程量最大、景色也堪称最美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与此同时,拥有4项斜拉桥世界纪录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也即将剪彩开通,为苏州和南通正式系上一条不可分割的纽带。

两座世界级大桥的开通,不仅仅创造了中国桥梁史的多项纪录,更是长三角经济圈飞跃发展颇具意味性的象征。从南京长江大桥的“一桥独尊”,到现如今的“多桥飞架南北”,长三角的时空格局正在“大桥们”的“串联”下不断缩小聚集,而其经济文化效应则沿着大桥的轨迹不断辐射开去。

天然屏障速变“绿色通道”

站在今天回望过去,我国桥梁史在长三角抒写新的篇章。1968年12月29日,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当铭记的日子。经过八年多的艰苦奋战,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提前建成通车。这座曾以“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大桥承载了国人太多的骄傲,它不但获得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还出现在了小学语文课本以及第三套人民币二角纸币的背面。

但是,之后的20多年时间里,长三角地区的江面上却没看到南京长江大桥的“伙伴”屹立起来,南京长江大桥依旧扮演着“一方霸主”的角色。直到1994年10月,扬中长江大桥的建成,才结束了江苏扬中岛与外界无桥相连的历史,也改变了南京长江大桥“一桥独霸”的历史。

时间推进到1999年,20世纪“中国第一、世界第四”(现为中国第二,世界第五)的悬索桥江阴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座江苏省境内跨越长江南北的第二座大桥,成了长三角地区大桥“热”的“先头兵”。在之后的6年时间里,南京长江二桥、润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三桥先后跨越了长江这个“天然屏障”。从时隔30年造一座桥,到6年造四座桥,长三角地区的造桥速度呈现出了“井喷”现象。

比起几何级增长的造桥速度,桥梁技术的发展更让人振奋。连接苏州与南通的苏通大桥,地处长江下游入海口,地质、气候、水文情况十分复杂,在上面造桥被苏通大桥现场指挥部总指挥游庆仲称之为“豆腐上插筷子”。然而在1.1万多名建设者的努力下,一个又一个世界级难题被攻克,有16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也创造了最深桥梁桩基础、最高索塔、最大跨径、最长斜拉索4项斜拉桥世界纪录。杭州湾跨海大桥则在国外桥梁专家不可置信的眼神中,获得了250多项技术革新,取得了以九大核心技术为代表的自主创新成果,攻克了在强潮湾建设跨海大桥的技术难题,成就了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盛世修桥,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苏通大桥相继通车,不仅翻开了我国桥梁史的光辉一页,更为长三角经济圈的“扩容”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多桥飞架勾勒精彩“双城记”

泰州人陈伟曾经很“怕”去苏南出差。他所开的公司在泰州,而客户却大多位于苏南各市,为了获取订单,他不得不频繁往返于泰州及苏南各市。“没造大桥的时候,只有摆渡过江,时间长而且身心疲惫。要是长江再发一下‘脾气’,那就有可能不能过江,很耽误事。”

随着江阴长江大桥的拔地而起,也“拔”掉了横挡在苏南和苏北之间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大桥衔接处的江阴与靖江之间缩短为5分钟车程,双方“迫不及待”地联手,催生了“行政混血儿”――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靖江收获了苏南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江阴则找到了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可利用空间。同时,两地之间的民间交流也陡然升温,江阴人去靖江消费娱乐、靖江人把土特产卖到江阴农贸市场成了最常见的画面。

而在润扬长江大桥的两端,扬州和镇江的表现就像“双子城”,签订两市合作发展协议、合作推介旅游资源、开通镇江与扬州的城际公交、商讨如何形成产业互补。多少年的隔江相望,到现如今的便捷快通,润扬大桥让扬州和镇江各自的城市重心也发生着变化,扬州邗江区渐渐形成全新的“大商贸格局”,成为众多中外投资商的青睐之地;与其隔江相望的镇江润州区也占尽风光,面貌大变,房地产开发项目日渐升温。

而即将通车的苏通大桥,直接把南通从上海辐射圈的外缘拉入上海经济区的核心圈,使南通顺利成为上海1小时经济圈的成员。南通也对自己展开了全新的定位,承南(上海)启北(苏北),积极承接上海及苏南辐射,分流上海核心城市功能,着力建设“北上海”。在苏通大桥还在建造之时,投资开发的用地量和落户南通的项目就出现了“乘数效应”。

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开工还不到一年的时候,慈溪海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龙海就把企业营销总部和资本运作中心悄悄移到了上海。而后的几年时间,越来越多的宁波企业把研发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迁到了上海,准备以上海为新起点,全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从苏通大桥给南通带来众多投资,到杭州湾跨海大桥让宁波公司向上海的集体转移,围绕着大桥,长三角地区正上演着一幕幕精彩纷呈的“双城记”。

充当区域经济腾飞的“起跳板”

作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三极之一,长三角地区一直保持着迅猛的发展态势。然而,受到交通因素的羁绊,“大”上海的辐射能力并没有体现出“大”来,尤其是苏北、苏中受制于长江这一天然屏障,几乎很难受到上海的经济辐射。

区域经济说到底拼的是成本的竞争,物流成本则是当下影响最大的,苏南、苏北之所以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是因为苏南比苏北享受了更多国际产业分工转移带来的资源。此次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苏通大桥的通车,将宁波和南通从辐射交通末梢变成了枢纽节点。苏通大桥联通了上海、苏南与苏中、苏北的区域互动,而杭州湾跨海大桥与原有沪、杭、甬高速公路连为一体,形成杭州湾两小时经济圈,奠定了长江三角洲沪、杭、甬“金三角”发展格局。

有关专家表示,两桥的建立让上海的辐射范围不仅仅能够首次大规模深入到苏中和苏北,甚至还能够渗透到山东内地,以及浙东和福建、江西等地,为上海产业转移和资本转移提供了大规模的腹地。

这样一组数据说明了大桥带来的直接效益:从苏通大桥建设开始,南通每年引进的科技成果突破千件,技术贸易额突破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突破20%,专利申请量年均增幅30%等。近3年来,上海资本正以每年15%以上的增幅投向南通农业,总投资已超过50亿元。去年仅1月至7月,南通就承接上海农业项目多达153个,比上年同期增长48%。

伴随着大桥的不断涌现,“两小时都市圈”、“同城效应”、“大桥经济”成了影响着长三角的区域经济的关键词。专家认为,长三角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大桥时代到来必将加速这个区域更紧密融合并快速走向世界。而在今后几年内,南京长江四桥、泰州长江大桥、金塘跨海大桥等也将相继建成,长三角区域腾飞的背影上将飘扬着更多的随风而舞的“丝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