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学也是博士的舞台

2008-05-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宋晓梦 姚晓丹 我有话说

编者按博士到中学任教在国外很普遍,但在我国,却是近几年的事。一些人认为,中学引进博士是浪费资源、“作秀”,而博士进中学任教的效果也参差不齐。一些学校反映,博士教师在业务上“眼高手低”;在与同事、学生关系的处理上也显得力不从心,最后跳槽的很多。但是中

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从1999年引进第一个博士开始,如今博士在教师队伍中已初具规模,陆续有15名博士成为附中的正式教师,还有8名在读博士。直到现在,该校每年都会收到约30份博士的求职材料。博士在中学有没有发展空间?应如何选拔培养博士做中学教师?人大附中的经验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迪。

选拔:注重感悟能力和综合素质

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校长刘彭芝说:“要建一流学校,必须有一流教师,世界知名中学的博士教师非常多,对于现代高中教育,博士具有的综合多学科知识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并非所有的博士都适合在中学教书,因此选拔这一环节非常重要。人大附中副校长周建华说:“一般来讲,博士的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都相当不错,但看来简单的知识,能不能用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途径呈现给学生,对于大多并非师范类院校的博士就不那么简单了。所以,对教育的悟性和综合素质就显得非常重要。”

试讲和谈话是选拔的主要环节。在试讲过程中,台下的“学生”是骨干教师或校领导,“假学生”会向“准教师”提出的问题有:“这个问题我没听懂,请您再解释一下。”有的“准教师”就把刚才讲的话再重复一遍,而悟性高的就会想一下,学生为什么没听懂,从而换一个角度或者做些补充。常问的另一个问题是:“我还想到另一个解法,但没把握,您认为这样可以吗?”――这是检验“准教师”的应变能力。

彭晓是工科博士,读大二时,业余干起了家教。认真和天生的禀赋使她有“沈阳第一家教”的美誉。刘彭芝校长在谈话中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力邀彭晓来校任教,彭晓不负众望,任教后经常去听名师讲课,怀孕期间一次竟昏倒在名师讲课的课堂上。她讲的数学课总是将物理、化学、英语有机结合。在讲应用题的行程问题时,她引入了大学流体力学中的量纲分析法,初中的孩子发现,大学知识也可以用来解决自己的数学问题,都很兴奋。他们说:“博士老师就是高!”,彭晓教的两个数学班,中考优秀率达到100%。

化学博士乔志敏是高一的班主任,此前他曾在山西大学教过5年书,他讲的物理化学还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课程”,但是有一天,他乘公交车外出,发现车上一位老太太吃力地站着,而老人身旁赫然坐着自己班上一位成绩优异的女生。乔志敏非常困惑:一个在学校得到过那么多荣誉的硕士研究生,为什么不给老人让座?后来乔志敏听了刘彭芝的一次演讲,认识到,中学是一个人形成品行习惯的至关重要的时期。2004年拿到博士学位后,乔志敏选择了人大附中,而人大附中的领导也正是通过面谈,看中了乔志敏的一身正气和教育情结。

使用:给博士搭建适合的平台

“博士到中学任教会不会大材小用?”这是很多人的疑问。对此,刘彭芝的回答是:“重要的是,能不能把他放在合适的位置。”

宋丽波来向人大附中递交材料时,对到中学工作是否合适心里没底。这位大学副教授即将从北师大心理学院取得博士学位,正面临工作选择。

刘校长在与宋丽波面谈时得知,她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已近十年,当即建议她到青少年心理问题最集中的中学来工作。宋丽波疑惑地问:“心理健康研究挺复杂,中学有科研条件吗?”刘校长说:“人大附中每年都有市区级乃至国家级的科研课题,还做国际教育课题。你到人大附中定会大有作为!”

心理学博士就这样进了人大附中,而她上班的第一天就飞往澳大利亚,代表人大附中参加超常儿童研究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她用英文宣读的论文成为会上备受关注的话题。

宋丽波的到来,提升了人大附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她主持编写了心理教育校本教材,建立了超常学生心理档案,开设了心理咨询门诊,并为初三和高三学生开设了考前焦虑缓解训练。

在刘彭芝身边工作的人都说,她整天花时间最多的就是琢磨谁喜欢做什么,谁能干什么,把他放在哪最合适。琢磨的结果是,人大附中自引进第一个博士以来,9年中没有一人跳槽,而且明显提升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

培养:尊重,信任,引导

一天上午,在外开会的刘彭芝手机忽然响起,说初二某班30多名家长堵在校门口,要求见校长。该班数学教师是中科院数学所来的数学博士小于(化名)。来到人大附中后,她负责初二两个班的数学课。想不到上课不到一星期,其中一个班的孩子和家长就造了反。刘校长赶回学校听取了家长的意见,还请教务主任又一次去听了小于的课。几位校领导认为:不是小于的课有问题,问题出在小于与前任唐老师讲课风格不同,师生需要相互适应。但有家长却认为这是拿他们的孩子作实验。学校坚持再观察一个月,平息了这场风波。令人感动的是,年轻的小于处变不惊,甚至每天去听唐老师的课,反思自己的教学。后来又主动提出,为了有时间更好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自己只教一个班的课。在以后的日子里,她把全部心血倾注到8班孩子的身上,虚心向同事学习,不仅教学更加成熟,而且获得这个班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肯定与爱戴。

采访中,我们问小于:“评课时,听到批评会不会感到失落?”小于说:“会觉得没有自己预期的那么好,但人大附中有一种氛围,就是特级教师讲课,也会有人提意见。大家在提意见时,都很注意尊重对方,不会让人难堪。”

后来北京市海淀区初二年级举行教师培训,要人大附中教师分析《频率与机会》一章,学校把这个任务教给了小于,小于的课引起了强烈反响,因为她运用了概率统计的方法,又编制了一些程序,可以让学生在有趣的观察中加深理解。区里的老师赞叹说:“中学里怎么会有这么高水平的老师!”市里又请她去讲了三天,仍旧好评如潮。

之后,小于撰写了与这次讲课有关的《关于数字图画处理在中学教育领域的研究设想》报告,提出创建一个集科学、实验、教学和技术开发为一体的开放型实验室,得到学校支持。

人大附中副校长翟小宁、周建华曾提出过三点建议:一是博士到中学后要尽快忘掉自己的学历,以学习的姿态进入角色;二是要尽快融入学校文化,否则会使自己很孤立;三是要尽快从实践层面补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课。纵观人大附中的博士群,之所以发展较好,与他们自身能处理好这些问题密切相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