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淇水带福绕望台

2008-05-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敬心 李文升 傅勇 我有话说

“淇水悠悠,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经》如此描述这条充满诗情画意的古老北方河流。如今,在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淇水之滨――河南省鹤壁市,河南省“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刘振江矢志不渝改变山村面貌,扶贫助民传为美谈。

10年前,刘振江参军,入伍第二年就光荣入党,当了班长。4年的军旅生活,练

就他一身结实筋骨和凛然正气。4年后,他退伍返乡――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西寺望台村,呈现在他面前的仍然是“荒山秃岭不见树,村里村外泥水路,缺衣少食农民苦,东倒西歪破旧屋”。刘振江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村民走出一条创业致富路,改变山村穷面貌。他把自己的退伍费拿出来,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走出大山,到全国知名的富裕村华西村、南街村、刘庄村参观学习,一起规划山村建设的远景目标。

2004年,刘振江邀请北京科研院所的几名专家一起来到家乡进行实地考察。在专家指导和农村信用社扶持下,他迅速组织在乡的90多名退伍军人和民兵办起一家新兴产业――鑫西尔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凭着改变山村面貌的远大志向和军人特有的拼搏精神,两年后公司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产品市场占有率也由当初的不到1%迅速扩大到30%,鑫西尔成为我国耐火材料行业的知名品牌。

2006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的扶持下,刘振江筹资1000多万元,建起鑫西尔菌种养殖基地,村民年直接受益400多万元。

刘振江把新农村建设与企业的自身发展、转移剩余劳动力、帮扶济困、培养致富人才结合起来,通过技能培训、产业带动来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刘振江注重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他投入30多万元,在村里建起医疗卫生室、文化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丰富乡村文化,改善村民文明环境,近年村里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没有出现一起治安案件。

“退伍不褪色”。虽然脱下军装,但刘振江的军人本色不变。他心系山民,回报社会的行动一刻也没有停止。

老退伍军人苏保喜两年前失业。正当他走投无路时,刘振江主动找上门来,让他承包食用菌大棚。看到老苏为难的情绪,刘振江说:“放心吧,没有资金我给你提供,不懂技术我给你请专家指导,产品我给你找销路。”就这样,苏保喜成了鑫西尔的首批签约养殖户,结果不到一年时间,他就收入10多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金针菇种植能手。

2006年初,看到附近的一所乡办学校校舍多年失修,设施破旧。刘振江一次出资5万多元,为学校修缮教室,整修路面,添置课桌和教学器材。每年,在他的资助下重返校园的贫困小学生就有10多名。今年,他又联合当地的一些企业家设立贫困大学生助学基金,目前全市接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近150人。

赖家河村退休教师李斗生,因患半身不遂,长年卧病在床。得知这一消息后,刘振江专程到他家里探望,并送上急需的药品和生活用品。从那时起,每隔一段时间和逢年过节,刘振江都要亲自带上慰问品到李老师家里慰问,令李老师一家人十分感动。

今年初,河南省大力实施“百企帮百村”脱贫致富项目,刘振江第一个站出来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立下军令状:两年之内帮助两个村脱贫致富。近期,刘振江又在当地成立全国首个退伍军人创业协会,吸纳会员300多人,聚集创业基金,为更多的退伍军人在农村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坚实的舞台,帮助越来越多的农民脱贫致富,共享发展成果。在今年的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中,刘振江成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不久,他又个人出资,给村里修了通往市区的柏油马路,并动员大家发展高效绿色农业和循环经济项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