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白杨》背后的美丽传说

2008-05-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静梅 我有话说

上世纪80年代,一首朴素的《小白杨》,唱响大江南北,表达了边防军人对祖国边疆的火热情怀,诉说着老百姓对边关战士发自内心的赞美。为探寻这首歌的起源,笔者越过达阪,奔赴新疆军区塔斯提边防连小白杨哨所。《小白

杨》是塔斯提边防连官兵最喜欢唱的一首歌,今年这个连将她正式定为连歌。

途经一个小村庄,这里有“孙龙珍纪念馆”。凡是来“孙龙珍纪念馆”的人们,必去小白杨哨所看那棵小白杨,看小白杨哨所山下的孙龙珍烈士墓。那年,前来新疆采风的总政歌舞团作家梁上泉听到小白杨的故事,备受感动,即为小白杨作词,回到北京找到作曲家士心为之谱曲。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推出这首歌,由歌唱家阎维文唱响祖国的大江南北。

关于哨所小白杨的故事,得从20世纪80年代讲起。那时,塔斯提边防连有个哨所非常艰苦,吃水困难,靠人拉,哨所在山顶上,周围没有一棵树。在这样艰苦的地方守边防,激励官兵们的就是孙龙珍烈士的事迹。

孙龙珍烈士,1940年出生于江苏省泰县,1959年她响应党的号召,新婚不久就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支援边疆建设。进疆后,被分配在新疆吐鲁番的工二师十二团火焰化工厂当工人。那里气候炎热,夏天气温通常达到40℃以上,喝的是盐碱水,住的是地窝子。她工作认真,助人为乐,连续3次被评为化工厂五好工人。1969年6月10日,在反击外来入侵斗争中,孙龙珍不幸中弹,献出年仅29岁的宝贵生命。1969年8月孙龙珍被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授予“革命烈士”称号,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她的墓地,设在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也就是现在小白杨哨所的山脚下。

1983年春天,哨所战士程福胜回伊犁探家,向母亲讲起孙龙珍的故事。听了儿子讲述,母亲精心准备了10棵小白杨树苗,交给儿子,让他栽在哨所,栽在孙龙珍烈士战斗过的地方。程福胜把树苗带到哨所,从那时起,战士们为树苗扎起防风墙,人人刷牙不用牙膏,洗脸不用香皂,用节省下来的生活用水浇灌小树苗。尽管这样,10棵小白杨最终也只有一棵活了下来。

这棵小白杨后来茁壮成长,今天已粗如马腰,即使在寒冷的冬季,树皮细腻光滑呈翠绿色;白杨树高约10米的树冠处,呈两叉均匀分开,但又紧密相依。白杨树迎着山风,顶着皑皑白雪,笔直向上,充满活力,连一个弯都没有。这棵灵性的白杨树,就像两名威武的边关战士,并肩挺立在风霜雪雨中保卫着祖国的边疆。

为缅怀孙龙珍,1992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新疆军区将她生前所在的女民兵班命名为“孙龙珍民兵班”。2007年,“孙龙珍民兵班”班长杨静光荣地出席全军英模表彰大会。

“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烈士孙龙珍,充满豪情的女民兵们,还有种小白杨的老兵程福胜等,他们就是“忠于祖国,扎根边防,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小白杨精神的体现者。一首《小白杨》,永远激励着边关战士奋进。

《小白杨》歌词全文

一棵小白杨,

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杆儿壮,

守望着北疆。

微风吹,吹得树叶沙沙响;

太阳照得绿叶闪金光。

来……

小白杨,小白杨,也穿绿军装,同我一起守边防。

当初离家乡,

告别杨树庄;

妈妈送树苗,

对我轻轻讲。

带着它,亲人嘱托记心上;

栽下它,就当亲人在身旁。

来……

小白杨,小白杨,你长我也长,同我一起守边防。

作者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事部宣传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