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凤翔木版年画亟须抢救

2008-05-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永林 我有话说

陕西的年画历史悠久,尤其以凤翔县木版年画享誉神州。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的一大流派,被国外收藏家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文化部确定,陕西省凤翔县的邰瑜和邰立平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凤翔木版年画造型优美生动逼真

凤翔木版年画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据凤翔县南肖里村世兴画局家谱记载,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该族邰姓已有8户人家从事木版年画制作,名噪一时的有“万顺画局”“荣兴画局”和“西凤世兴画局”。凤翔年画规格有全开、6开、12开等,年画内容人物为主,以门神见长,门神中有历史名人、神话人物,如秦琼、敬德、包文正、赵公明及天官赐福、福禄寿三星等。其次是《西游记》神话故事和花鸟虫鱼。无论人物还是花卉,造型都优美大方,生动逼真,各有情态。

凤翔木版年画的制作程序和方法,从画墨线稿、贴板、站板、菜油浸板、刻板、平底到设套色,刻套色版,到最后印刷墨线、套色、套金套银、手染上相粉、开红光、描眉画眼,有的风俗画、戏剧故事画还要刷天、地景。凤翔年画较国内其他地方年画更加粗犷、夸张,局部粗细搭配,构图饱满,门神画造型威猛,风俗画则构图切近生活情趣,色彩上大红大绿,对比强烈,套金套银显得富丽堂皇,手脸部分手工填染,更显逼真。由于凤翔地处西北,民间年画受外部美术影响很少,基本上保持了原古版年画的艺术风格。

改革开放以来印数和销售量逐年扩大

陕西省凤翔县南肖里村的邰立平是凤翔木版年画的第20代传人,据他介绍,凤翔木版年画在民国时期年产量达千万张,销往陕、甘、宁、青及川北、晋南、豫西一带。

新中国成立后,在各级群众艺术部门的关心扶持下,凤翔木版年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印数和销售量逐年扩大,增加不少宣传党的政策和开发大西北的新题材新内容。如《福到了,中彩了》、《西部腾飞》、《廉史一生》、《妈妈只生我一个》等,对于美化环境,陶冶情操、激励人们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又作为民间艺术品备受国际名人的赞赏,如《戟磬有鱼》博得了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青睐。

目前南肖里村成立了民间木版年画研究会,已研究、整理出50多个别具特色的年画品种,产品还销往加拿大、美国、日本及港澳地区,邰立平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艺术大师”称号,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国家“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凤翔木版年画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凤翔木版年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使手工年画市场日益萎缩。二是传统木版年画制作技艺面临失传。目前凤翔县年画制作艺人队伍锐减、规模缩小,能常年生产的只有南肖里村的邰立平、王惠芳夫妇两人了,邰立平曾登报、发传单招收学徒,都没有结果。

“凤翔木版年画”是千百年民间文化艺术的结晶,不能听之任之使其失传。对于凤翔木版年画的现状许多人表示了担忧,除了国家采取措施保护之外,凤翔县也开始组织民间艺人恢复、整理、完善年画的传统版式样,创新开发符合时代特点的新式样,但愿凤翔木版年画这一民间艺术奇葩能再现辉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