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尊重生命 四海同心

2008-05-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石河 我有话说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为了一个尚存的生命,也要付出千倍的希望和万倍的努力,此情此景通过各种媒体第一时间传播出去,传向四方,传遍全球。一幅幅图片,一帧帧画面,一道道电波,13亿中国人民上下同心,军民协力拯救生命的形象,真真切切展现在全世界面前,感天地,动人神,全球为之肃立,四
海为之心泣。

昔日对中国屡见负面报道的西方媒体,此次则是一反常态地对中国灾区充满同情,对中国政府和人民解放军多有称赞之辞。

美国有线电视台(CNN)大量报道中国抗震救灾的新闻,其新闻网站这样评论道:“难以置信地看到,这些人民没有抱怨,只是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救济工作。13亿人同样如此,能坚韧地、近乎冷酷地面对这种情况,所以无怪乎他们是一个超级大国。你能在世界别的地方找到这样的13亿人吗?”

路透社引述读者的话:“没有抢劫,没有抱怨,只有在毁灭性灾难发生之时人与人的互助。这是在这里(美国)从没被听说过的。”“那个失去父母双亲、妻子和两个孩子的男人(当地官员)令我感到震惊,他仍然在履行他的职责……我能理解他怎么能够……并且他还在帮助报道的记者,讲述他的故事……上帝保佑这个男人。我的祈祷将伴随受灾的中国人民渡过这个灾难。”

美联社17日报道,“在中国发生的毁灭性大地震震动了那些原本对北京奥运会有狂欢期待的中国人。此次灾难正在转变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感知,缩小了围绕着奥运而起的争议。中国政府部门的反应迅速,救援行动倾尽全力,并空前地对此次突发灾难进行流动报道。地震不仅仅赶走了一些有关北京奥运的不利报道,还给予了中国和世界以‘重新评价’的机会。中国政府允许发布更多信息的做法已经得到外界源源不断的支持,所有的努力让中国人和外国人在对待同一件事情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参与度――救灾。”

5月18日,美国《华盛顿邮报》评论说,地震“标志着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普通中国人都参与到一场民族运动当中,而这样的运动却不是去抗议外国势力,这种变化对今年夏天的北京奥运会,甚至对未来的中国自信心,可能都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汶川大地震第三天,一支日本救援队抵达四川青川县乔庄镇,这是震后首个进入灾区现场的境外救援队,紧接着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的救援队也已陆续抵达四川,投入震后大救援。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政府首次允许境外救援队进入中国灾区救灾,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这一举措给予高度评价,“中国政府的做法充分反映出他们对生命极大的尊重。”

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并没有吓倒中国,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坚强让世界感动。曾表示可能不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法国总统萨科齐致信胡锦涛主席,表达衷心的问候,相信中国有能力战胜这场灾害,并亲往中国驻法使馆吊唁地震死难者。曾与中国有二战历史积怨的日本,震后反应迅速,派出救援队;美国总统布什震后第二天即致电胡锦涛主席,表达慰问;美国驻华大使雷德在代表美国政府捐款仪式上说,“我们惦念着你们,我们会为你们祈祷……”布什总统20日亲往中国驻美大使馆吊唁汶川地震遇难者,他说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慷慨互助精神和坚强品格让美国人民钦佩。美国时刻准备着以中国所希望的方式提供援助。

5月19日14时28分,这是距离汶川大地震发生整整七天的时刻。这一刻,13亿中华儿女和数千万海外侨胞的泪水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悲伤。这是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集体哀悼活动,也是中国第一次为普通中国人设立哀悼活动。

英国路透社记者报道说,从四川省城市的抗震帐篷中到北京天安门广场上,警报悲鸣、亿万中国人静立三分钟为数万名在四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报道说,在大地震中几乎被完全损毁的平通镇,一位警察说:“我认为这三分钟十分重要,它代表着每一个同胞,从中央到每一名百姓都在牵挂着我们,因为此次地震比一场战争还要惨烈。”

日本媒体从18日听到“哀悼日”的消息后,马上作出相应报道,基本将中国政府的决定原文一字不落地进行报道。19日全中国默哀后,日本媒体迅速在网上介绍了中国一片哀悼肃穆的场面。在地震多发国日本,民众对中国举国默哀的表达方式感同身受。一位日本中年律师说,中国政府与人民的默哀,不仅是感情真实流露,也是人道理性的表达。他还说,此次汶川大地震是人类共同的灾难,不仅中国,世界各国都应表达这种哀悼。

在韩国,韩国外交安保研究院教授丁相基说,看到地震灾害让中国人民饱受磨难,作为中国的邻国,韩国国民心里也感到十分难受。中国政府规定全国哀悼日,让每一个中国人表达了心中的悲伤之情,而每一个中国人的凝聚力也变得更强了。

“以人为目的,而不以人为手段”,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这句话,点出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伦理原则。中国的抗震救灾充分体现了“尊重生命”的理念并由此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