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三位唐山地震孤儿的灾区情

2008-05-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可 耿建扩 我有话说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唐山,7.8级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8级地震。一样的灾难,一样的痛。

作为唐山大地震中的孤儿,汶川大地震再次震痛了他们的心。32年了,4200多名唐山孤儿在团结友爱的社会大家庭中逐步成长。他们明白父母在那场大震中永远离去了,他们更明白是什么让自己走到了今天。面对汶川大

地震,这些孤儿们高高举起爱的接力棒,一如他们当年受到关爱一样。

张祥青:捐亿元为灾区建学校

“那是应该的,唐山地震孤儿感受到了太多的社会关爱,现在有能力了,就应该回报社会。”5月18日晚,当在电视上看到弟弟张祥青在《爱的奉献》募捐晚会上当场捐1亿元为灾区建学校时,张祥文非常支持。现任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张祥青,是唐山地震孤儿中的企业家之一。

汶川大地震以来,张祥文家的电视一直开着,32年前的一些情景时常浮现在眼前,“我们一家人都不会忘记解放军为我们建简易房、分发食品衣物和上海医疗队来给我们治疗病伤的情景。”

那一年,张祥青只有8岁,瞬间失去了父母。一个多月后,擦干眼泪,背起捐赠的新书包,他走进了抗震棚里上课,数不清的帐篷和那片橄榄绿已深深印在他脑海里。在哥嫂及街坊邻居的帮助下,他读到初二,以12岁的稚龄离开学校,决定自己挣钱养活自己。

1991年,张祥青进入钢铁行业。在生意做大的同时,他对社会的回报也越来越多。非典期间,他捐款100多万元,今年初南方雪灾时捐款300万元……

“是社会的关心帮助才成就了我们,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不值得提起。”5月20日下午,记者与张祥青短信交流,平素极少接受媒体采访的他不愿意多说什么。

党育新:在灾区抚慰孤儿的心

同在5月18日,同样是唐山地震孤儿的党育新正忙碌在千里之外的绵阳市中心医院,为灾区的孩子做心理疏导。“我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孩子们,让他们相信党和政府,增添生活的信心!”5月20日晚,电话那端,党育新沙哑的声音中透露出疲惫。

唐山大地震中,6个月大的她,被解放军从废墟中救出来,送到了石家庄育红学校。那时候每一个孤儿身上都有一个写着名字的布条,只有党育新和另外两个女孩没有任何标志,学校给她们三人起了名字:党育新、党育红、党育苗,寓意为:她们都姓“党”,是党的女儿。

免费读完小学、初中后,党育新考入了唐山纺织技校。1995年毕业时,唐山市政府领导亲自过问,安排党育新去了唐山康复中心,后来她又来到市残联工作。

听到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后,党育新一夜没睡好觉,第二天一早便报名参加志愿服务队,她惦记着灾区的孩子们。在灾区,从早上六点多一直忙到晚上十点多,可是她绝不说累。每天哄着孤儿们睡觉后,她才有时间给儿子龙龙打电话。“儿子长那么大,还从没离开我这么久呢!5月17日,是龙龙的生日,没想到他反而安慰我说不要太累了,并说在电视前等着看到我,”党育新有点哽咽,“儿子突然长大了!”

朱立光:鼓励学生把灾难看做财富

这几天,同党育新一样,河北理工大学副校长朱立光也在为灾区孩子忙碌着。作为唐山大地震的孤儿,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安慰学生们,“灾难也是一笔财富,过了这个坎,就再没有过不去的坎了”。

32年前,11岁的他成了一名孤儿,跟着姥爷生活。朱立光还记得学校复课那一天,姥爷把他送到门口,边为他整理衣角,边叮嘱他:“立光,学校免了你所有费用,你要好好学习,对得起你地下的父母,对得起国家!”泪花在姥爷眼里闪烁,朱立光抿紧嘴使劲地点头。

在丰南一中读书时,父亲单位每月发给他18元的生活补助。198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河北理工大学,接着读了硕士、博士。“父母都是老师,在我小的时候,他们就希望我多读书。”拿到博士学位的那一天,朱立光整整哭了一夜。后来他从河北理工大学一名普通老师走上校领导岗位,成为国内知名的钢铁冶金专家。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朱立光立即去看望来自灾区的学生。“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在爱的接力支持下,我才有了今天。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目前,他正在组织学校里研究地震的专家们和学生志愿者,随时待命奔赴灾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