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新办学理念 促进科学发展

2008-05-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哲 赵胜潮 成少钧 我有话说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在25年的风雨历程中,始终坚定不移地走高职教育道路,坚持办学理念的创新,高举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在“大系统教育观”的指导下,探索出一条高职办学的特色之路,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短短几年时间,校舍建筑面积由12万平方米增至2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由1600多万元增至5009万元

;在校生人数也由3000人增至现在的9578人;建成7个国家和省级教改试点专业、4个省级示范专业;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建有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26个校内实训室和195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水平和区域辐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早在80年代初,学院就确立了办大教育的理念,在全国率先提出人才培养要实现“分得下,用得上,留得住”的办学思路,试行“谁上学,谁拿钱;谁用人,谁投资”;随后开始尝试从职业中学对口招生,开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对接之先河;接着又提出了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观点,“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讲师教学水平和工程师动手能力的师资队伍,并逐步向教授水平和高级工程师水平发展”;继而提出在企业建设“第二教育园地”,并要求学生在“第二教育园地”实习的同时获得某一岗位技能等级证书,成为“双证书”制的最早倡导者和实践者。

观念的更新为学院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有效地突破了不同时期制约发展的瓶颈难题,促进了学院的快速腾飞。

一是迅速打通了后勤发展瓶颈。90年代末,政府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高职院校在这方面遇到的难题尤为突出。面对机遇与挑战,学院借鉴经济发达地区高校“打台球”、“打侨牌”的办学经验,采取“下围棋”的策略,发挥好每一粒棋子的作用。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创造性地建立起“主、辅、补”模式的投入机制,即以政府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为主,以学校学费收入、创收为辅,以社会资金、社会支持为补的高职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明确提出:不要只看别人投资挣了多少钱,关键要看教育事业本身是否得到了发展。只有教育事业得到了大发展,整个社会大系统才能呈现出勃勃生机。学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进社会力量,新建和改建了4万多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和1万多平方米的食堂、澡堂,及时解决了扩招后学生的食宿问题,成功地打通了制约学院发展的后勤瓶颈,也为学院后续发展积聚了较充分的资金力量。

二是有效突破了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瓶颈。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始终是制约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继续提升的难题之一。学院领导意识到,社会是一个大系统,教育是该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凡是社会大系统中的有效资源,都应该充分利用,即“不惟所有,但为所用”。为此,学院在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上,通过“送、下、带、引、聘”等多种有效方式和手段,先后输送180多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攻读硕博士学位、专业进修和业务培训;建立起由各个行业的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组成的教师资源库,聘请各类兼职教师2355名,基本实现了实践教学主要由来自生产一线的行业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进行讲授和指导的目标;并从行业企业聘请专家建立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面参与学院的专业设置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改革、实训实习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及答辩等;引进了一批高水平专业带头人,锻炼了一批青年教师;与此同时,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发挥专业特长,为相关行业企业提供技术、管理、咨询等各方面的服务。

三是成功破解了校内实践教学条件改善的瓶颈。衡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高技能,而保证学生获得高水平岗位技能的重要前提就是对学生进行真实环境下的岗位技能训练,其中,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是关键。院长王志勇介绍说,社会大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我们追求的应该是整个大系统的最优化,而不是寻求每个子系统的效益最大化。为了配合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学生能更好地体验真实工作氛围、熟悉真实工作流程,承担真实工作任务,促进其岗位技能的提高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实现“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的目标,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将多家与自身专业联系紧密的不同类型的企业吸引进校园,实行校企合作,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实训指导教师,以企业为主组织学生实训,成功地突破了校内实践教学条件改善的瓶颈。全院共建成6个生产性实训基地,有效提高了学生岗位技能水平,填补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学校到岗位的衔接裂缝,形成了一批高职特色专业,培养了一批真正具有高职特色的技能型人才。

伴随着大系统教育观这一理念的逐步成熟,他们认识到,高校的办学模式、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的规格等,均应以社会大系统的职业标准来检验和确认。为了使学院更好地融入社会大系统之中,学院不仅在课程改革上坚持将职业标准融入其中,还改进和完善了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实现了学生评价重心的转移。具体而言,就是将学生质量评价由以理论考核为主过渡到以技能考核为主;由校内教师考核为主过渡到以校外指导教师考核为主;由以“理论加技能”的双因素评价体系,改进完善为“理论加技能加导师综合评价加实习单位评价”以及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等要素在内的多因素评价体系。这样,大大促进了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大系统教育观是学院多年来办学经验的积淀与升华,在其指导下,不仅有效突破了在不同时期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而且形成了多渠道的筹资发展途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变化的专业按需调向,多方向的课程结构平台,多元化的质量保障体系,简称为“五多”办学模式。以此为基础,又进一步建立起“SAT”学生能力培养模式,即“一条主线”:以培养学生高等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两个强化”:强化外语和计算机;“三个突出”:突出岗位的针对性、行业的适应性和职业的地方性;“四个结合”:注重数量与质量的结合,学历教育与岗位技术培训的结合,行业培养与学院培养的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五种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延展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在争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过程中,学院紧紧抓住学生岗位技能培养的主线,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平台,以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为纽带,以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核心,逐步形成了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教学改革、凸显高职特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办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办学理念,坚持科学发展,使得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办学能力不断增强,成为国内一流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