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变“独木桥”为“立交桥”

2008-05-2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高考努力让人民满意本报记者朱振国李玉兰“我16岁高中没读完就去攀钢做一名检修电工,27岁又参加高考回到校园。”现年30岁的邓绍佰,是重庆邮电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三的学生。邓绍佰最感谢的就是高考取消了年龄限制,是它成就了他的梦想。

高考,曾被描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

水平的整体提高,高考改革稳步推进,基本上建立起以国家统一考试录取为主,多元化考试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的招生考试制度,形成综合评价选拔具有拔尖创新潜能人才的新机制。“独木桥”变成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立交桥”、“阳光桥”。

高考改革,提升公众满意度

以人为本推进高考政策改革,为考生创造更加公平和谐竞争环境是近年来高考改革的努力方向。取消年龄限制、为避免高温天气将考试时间提前一个月、在全国推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等措施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性,不断提升公众的满意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增强高考服务性的同时,教育部综合整治高考考试环境,从细节上进一步促进高考公平性。2005年开始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是以信息公开为核心,并且建立和完善了招生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有效地解决了高校招生中存在的乱收费、违规录取、中介诈骗等不良现象,考生、社会投诉率下降50%-70%,部分省市和高校实现了“零投诉”。

2007年进入大学的新生中农村生源比例达到55.2%,这是2003年高考录取农村生源首次与城镇生源持平以来达到的一个新高度。教育部通过政策引导、计划调控、加强服务等手段促进入学机会公平,中西部地区招生计划增幅近几年均高于全国平均增幅,女生录取比例也逐年提高,2007年女生占报名总数的比例为47.3%,而女生占录取总数的比例是49.9%。少数民族考生录取率则一直高于全国平均录取率1~4个百分点。

2007年的一项大型公众调查显示,公众对高考满意度达96%。

“考试+评价”选拔潜能人才新机制

“我是吉林考生,获北大自主招生资格。专业录取时,按照什么方式加分?”这是北大招生网上发问的帖子。近几年各高校的招生网和高考咨询会上,自主招生成为最热门的话题。

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在部分重点院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5年来,自主招生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2007年共有15800多名学生获得59所高校的自主选拔录取资格,实际录取约8000人,录取数约占试点高校年度计划数的3%。2008年,全国有68所重点高校实行自主招生。

浙江大学校长杨卫认为,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高考录取制度,使公众形成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人才评价观,这在体现公平的同时,也对高水平大学人才选拔造成了某种程度的制约。自主招生打破“唯分数论”,为高校开辟了一条多元化招生新途径。

除了重点大学实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外,一些高职院校也开始实行单独招生考试改革。部分学生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由高职学校自行组织更加注重考察学生职业技能潜质的测试。

教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重点大学自主招生综合学生的高考成绩、平时学习成绩表现以及高校自行组织的测试成绩录取学生,突破了单一依靠高考成绩录取的局限性,有利于建立综合评价选拔具有拔尖创新潜能人才的新机制。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探索了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选拔机制,使高职教育作为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一类教育,选拔到更加适合和良好的生源。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一直是全国统一考试招生为主、学校考试为辅、免试入学为补充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体系。

扩大自主招生、高考分省命题改革、考试内容改革以及高中新课程省区实施高考新方案等多项高考模式、高考命题改革统筹推进,正在使我国人才选拔机制实现历史性跨越,建立起“以国家统一考试录取为主,多元化考试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高考成为社会人才观念转变的“导向标”

江苏、山东、广东、宁夏、海南五省今年迎来高中课程改革后的首次高考。

江苏省高考方案是,“3(语文、数学、外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化学等7门)+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等6方面)”。除“3”门科目将按分数考核,其他两项均为等级评定。

今年4月出台的浙江省新课改高考方案(2009年开始实行)规定,考试科目增加自选模块,测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省新课改高考方案不尽相同,但是多数家长都认为,这些改革方案减轻了学生负担,照顾到个人的兴趣和专长。

以新课改高考方案为代表,高考命题改革一直在向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推进。素质教育导向是高考命题改革的主要方向,各项措施都努力减轻学生高考负担,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各级各类高校找准定位、办出特色。

很多大学校长都认为,高考改革表面上看是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高考这根“指挥棒”在教育生态链中具有指导性和引领性。高考命题逐步增加对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及综合素质的考察,成为一个显性标杆。一方面,指挥全国家庭从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设计孩子的目标;另一方面,为大学输送高质量、有潜力的人才,从而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打下牢固的基础。同时,高考命题改革也会促进社会人才观念的转变,成为一种新的“导向标”,使全社会对优秀人才的评价不再以“分数”、“学历”为标准。转变人才观念,选拔培养创新人才,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季平说:“我在教育部规划司负责高校建设20年,对于高等教育有着深刻的了解。现在高校在校生是1998年的5.8倍,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恢复高考和高校扩招是中国高考改革得以实现的两大基础性工程。中国作为高等教育大国,同时也是世界高考大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才观念最具变化的今天,高考改革益发举足轻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