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举全院之力打好抗震救灾攻坚战

2008-05-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余长安 贾宇 我有话说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离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灾区最近的、唯一的国家级大型综合医院。在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灾难的时刻,全院干部职工勇挑重担、连续作战,坚定勇敢地开展抗震救灾医疗救治。截至5月28日,共接治受灾伤员2413人,累计收治入院伤员1579人,其中危重伤员1026人,完成各类手术1091台,死亡病例仅10人,是汶川大地震

医疗救援工作中收治伤员最多、危重伤员最多、手术量最多、医疗资源投入最多、伤者死亡率最低的医院。

面对灾难,沉着冷静,行动迅速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医院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和震灾伤员救治指挥中心,向全院医护人员发出“举全院之力,有一线希望、尽百倍努力,挽救受灾伤员生命”的指令。

大地颤抖、房屋摇动、通讯中断,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成员在第一时间奔赴手术室和各医疗业务区,指挥医疗业务楼宇中病人除手术和重症病人外,全部有序地从病房撤出到室外空地。对留在病房和ICU无法移动的重危病人,医护人员坚守岗位、陪同监护,全力保障病人安全。手术室医护人员临危不惧,坚持到17时30分最后一台手术顺利结束。到下午18时,又指挥各科室护送病人返回病房。地震中的大撤离,地震后的组织返回,四千余名病人、上万人的行动,无一例伤亡,无一例纠纷。

下午15时30分,震灾伤员救治指挥中心召开全院干部紧急工作会议,提出“举全院之力,有一线希望尽百倍努力,挽救受灾伤员生命”的战斗目标。要求全体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开通受灾伤员急诊抢救绿色通道;调整病床,空出床位以保证受灾伤员及时有效的救治;停止所有人员休假,在急诊科配备多科联合诊疗团队,手术室资源全力保证受灾伤员救治。同时迅速组建由24名医务人员和6辆救护车组成的抗震救灾医疗队,备齐所需物资,灾后两小时就出发,分头奔赴当时已知的各重灾区。震灾发生后20分钟,急诊就开始接诊受灾伤病员,抗震救灾医疗救援行动在全院迅速展开。

保障救治质量,降低受灾伤员死亡率和因伤致残率

为确保救治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地震发生当日,医院就组织各科专家研究制定了受灾伤员收治方案。

针对将接受大量下级医疗机构转诊的危重伤员和地震造成复杂、重症骨伤、挤压伤或多器官损伤的情况,医院组织了急诊、外科、内科、加强医疗科、麻醉科医护骨干组成24个多科联合救治医疗组驻扎急诊一线,三班轮守接治受灾伤员,以保障对多系统损伤重症伤员的及时、有效的救治。

面对繁重的医疗救援任务,华西院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紧密融合,并肩作战,对提升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儿童伤员、骨伤截肢伤员的心理问题,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立即组建了心理危机干预服务队,通过访谈、心理危机评估、心理危机干预等方式进行心理障碍疾患筛查和心理危机干预援助。

发挥技术与资源优势,充分体现医院的公益性和支撑作用

地震发生当日,医院派出的抗震救灾医疗队奔赴灾区一线,医疗队就转战都江堰、北川、安县、绵阳、绵竹、什邡等地,率先进入重灾区,开展抢险急救,先后在一线急救、检伤、分诊伤员3000余人。

针对绵竹县受灾严重、当地医疗机构放射科检查技术力量极度缺乏的情况,医院还在绵竹市的救灾医疗点建立了远程放射影像诊断系统。医院的放射科专家团队通过双向视频会议系统与现场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反馈诊断报告,及时支撑灾区一线的医疗救治工作。5月16日,以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为依托,整合各省外医疗队心理医师资源,组建的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分7个小分队,共100余名心理卫生专家教授奔赴都江堰、德阳、绵阳等灾区一线,对灾民及伤者实施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援助,开展受灾心理教育、对心理障碍灾民实施心理干预、筛查、分诊急重性精神障碍患者。

为体现党和政府对地震伤员的关怀,确保来院救治的地震伤员得到及时、高效、安全的医疗救治,华西医院为地震伤员开通专门绿色救治通道,所有来院救治的地震伤员一律实行免费救治,并免费提供治疗期间的必需品和餐食。同时,为稳定灾情,安慰伤员家属,华西医院还为地震伤员家属提供免费餐食。到5月28日,全院总计发生急诊和住院医疗费用已超过2000万元,而后续救治、康复等所需费用还难以估计。为保障对受灾病人的救治,在不断收治受灾病人的同时,全院每日保持正规空床400至500张,门诊业务不及平常一半,仅前十天就损失超过3000万元。医院以损失正常医疗业务收入换取了受灾伤员救治的资源保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