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震不垮的战地医院

2008-05-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唐秀颖 林骥 刘志国 我有话说

距地震重灾区北川县不足60公里的解放军总装备部某基地520医院,在特大地震灾害面前,他们救死扶伤的精神不垮,服务人民的意志不垮,英勇善战的作风不垮,被群众誉为“震不垮的战地医院”。

不到6小时收治伤员400多人

5月12日14∶28,一阵巨响过后,520医院传染科后墙訇然倒塌。

随即,值班室和所有人员的电话均无法接通。预感到“出大事”的院长王普杰顾不上清点医院损失,迅速启动战时应急预案,组织成立3个救护小组,在医院办公楼旁边搭建临时手术台2张,迎接受灾群众。

14∶32,医院的第一辆救护车呼啸而出。

几分钟后,第一批被送到医院的伤员,是绵阳市双碑小学的8名孩子。不久,绵阳市普思电子厂120余名受伤工人被紧急送到。接着是长虹如意电子厂的60余名伤员,北川伤员、安县伤员……震后不到6个小时,520医院已收治伤员400多人。

震后半小时,得知距医院60公里外的安县晓坝镇灾情严重急需援助,他们迅速组建一支6人医疗应急小分队,由副院长余凡带队奔赴晓坝镇。一路上,余震不断,碎石乱飞。当天下午16∶05,医疗小分队抵达晓坝,随即投入救援战斗。没有病床,没有手术台,医疗小分队就在地震废墟上进行紧急救治,清创、缝合、输液,不到2小时,救治伤员数十人。这时正是余震多发期,余震一波连着一波,大地晃得人站不住脚,但小分队无人退缩,一直奋战。

创造生命的奇迹

5月13日,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确定520医院定点收治北川伤员。重伤员源源不断,床位不够,他们连夜搭建帐篷病房;手术台紧张,他们在帐篷里建起临时手术室;病床短缺,医护人员把自己家的床铺搬到医院;人手紧缺,医院所有医护人员不分科室全部加入外科。一夜之间,一座能容纳500多重伤员、8张手术台可同时施行手术的战地医院拔地而起。危难中,战地医院的红旗高高升起,为受伤群众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13日下午,平武县南坝镇8岁男孩唐坤被送到520医院,初步诊断为重型颅脑外伤,必须尽快进行开颅手术。但是,在临时搭建的帐篷急救室施行开颅手术,谈何容易!医院紧急决定,专门为唐坤开辟一间“重症监护病房”,并配备一名“ICU护理师”。经过520医院的医护人员3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保住了小唐坤的生命,创造了在野战条件下挽救重度颅脑外伤病人的生命奇迹。

据统计,仅灾后3天黄金救援期间,520医院就累计救治伤员1200多人,成功实施手术600多例,抢救危重病人368名。一位国内著名骨科专家得知这座医院仅有86名医护人员时,不禁连声赞叹:“520医院在地震重灾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不让受伤群众受到二次伤害

苏纯洁,520医院一位已经确定转业的医生。灾难发生时,他正在老家湖北联系工作。得知灾情后,他第一时间给医院打电话,要求归队参战。但电话始终无法接通。四处买票,又买不到。最后,这位28岁的医生,带上食品和水,开上父母的车,自己驾车一路绕道陕西、重庆,辗转两天后,终于在15日傍晚赶到医院。行囊未解,就投入到救治伤病员的手术中,一直忙到16日中午,才坐在椅子上打了个盹。4天时间,他参加了13例手术,还监护着26名危重伤员。

医院53岁的内科专家李福贵,脚跟骨粉碎性骨折还没痊愈,地震发生后,他一直在各病区监护伤员,每天平均在各病区巡诊40多公里。外科医生漆伟正在第四军医大进修,6月份才能结业。得知地震灾情后,他匆匆提前结束进修,18日就赶回医院的帐篷手术室。有人问他提前结束进修是否遗憾,这位医生却说:“灾后救治最紧张的前几天,没能站在手术台前,这才是我今生最大的遗憾!”

5月12日,正值国际护士节。520医院没有轮值任务的护士们下午大多在家休息,但地震一发生,所有护士全部回到了岗位。内科护士长张东梅当天下午就随应急小分队赶到安县晓坝镇执行医疗救援任务。外科护士长胡?第一时间回到岗位,从12日下午一直战斗到14日晚上,50多个小时的连轴转,使她再也支撑不住,昏倒在病床前。

“震后挤压综合症”是地震灾害救援的潜在杀手。由于长时间掩埋,致使肌体肿胀,如不及时进行减压手术,导致肌肉坏死,就必须进行截肢手术才能保住生命。截至目前,他们成功施行减压手术110例,使110位从废墟中逃生的群众免除截肢痛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