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地质专家李林的生命突围

2008-06-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余长安 贾宇 我有话说

5月12日下午,到汶川县开展工作的四川省地矿局化探队副队长李林和同事们正在返回的路上。

长期从事地质工作,对高山大川怀有特殊感情的李林,仰望山路两旁的万仞峭壁,俯首山脚下湍急轰鸣的滚滚波涛,壮观的景色让他感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

14时28分,当李林一行来到距映秀镇3公里的收费站时,突然间天地

变色,他们乘坐的汽车也像在惊涛骇浪里的一叶孤舟般剧烈摇晃起来,烟尘随着山谷里传来巨大的轰鸣声四处弥漫。

“地震!快跑!”几个人刚从车里跑出,山上滚落的巨石就狠狠砸向汽车。其实,对于长期在野外工作的李林来说,这已是遭遇的第3次灾难了,前2次分别是松潘大地震和叠溪海子大决口。

余震仍在持续,大地仍在颤栗,两个多小时过后,李林和同事重新回到停车地点,发现附近的山体出现了几百万方的大滑坡,而更让人揪心的是滔滔岷江此时已被滑落的山石阻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湖水像困兽般躁动不安,随时都有可能冲撞而出、一泻千里。

危难中,凭借专业知识和丰富的阅历,李林本可以独自全身而退,可是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乡亲们的处境很危险,必须带领大家尽快脱离险境。”地质工作者的使命感将李林与当地群众紧紧维系在一起,他决定带领险境中的近百名乡亲跋山涉水,带领大家走出大山,展开一场生命突围!

一支老年骑游队伍加入进来,一位警察加入进来,几十位民工也加入进来……一路上,群众们纷纷加入到这支特殊的队伍中来,生命突围的队伍在不断壮大,清点一下人数,竟达到了110人。原本素昧平生的人们,在灾难面前集结成了一个坚强的整体。

偏偏天公不作美,黄昏时分又飘起了小雨。为确保群众的安全,李林决定把队伍从岷江东岸转移到西岸。李林说:过江,可以说是这次行动中的“战略转移”。原本文弱的科技工作者这时俨然成了胸有万壑的统帅。

天色逐渐阴沉下来,李林抬头远眺苍茫的群山思忖:在余震不断的大山里,大家在哪里歇脚?

有人开始焦躁不安,有人甚至低声啜泣。怎么办?悲伤的情绪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如不及时制止,很快就会将整支队伍淹没。李林大喊:“我亲身经历过松潘大地震,也亲身经历过叠溪海子决口,大家放心,以现在岷江的流量,即便大坝决口最快也要到明天中午!”人们渐渐安静下来――在这样的时刻,大家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主心骨。

细心的李林为确保万无一失,又安排人员在驻地以上10米处职守,密切监视两边山头的滑坡情况和岷江水位的上涨情况。李林告诉大家:发现险情,要连续鸣口哨三声,并不断地敲锣报警。

14日,李林带领队伍向映秀镇艰难地走去。一块块山石冷不丁落在身前脚后,一道道泥石流横亘在前方。“那次行动真是惊心动魄,我们是在和死神赛跑啊!”李林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禁不住唏嘘感慨。

这支疲惫不堪却意志坚定的队伍,终于在李林的带领下抵达映秀。有人在残破的家乡留下来照顾亲人,有人在陌生的异乡留下来协助救援。

15日,李林率领重新“整编”的队伍再次徒步而行。这次,他们的目标是都江堰。他要把群众带到远离震中的地方,远些、再远些……

晚上6点左右,这支特殊的队伍终于辗转来到都江堰,获得重生的人们相拥而泣。从出发到抵达,已经过去了4天。在这4天里,人们扶老携幼、互相鼓励,见证了人间真情;在这4天里,人们也深深地记住了一位临危不惧、遇险不惊,依靠扎实的科学知识带领大家成功突围的地质工作者――李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