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新发展中的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2008-06-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彦峰 尚慧文 郭少英 我有话说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83年6月,原名“邯郸职业大学”,是全国最早建立的高职院校之一。1984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为学校题写“邯郸大学”校名。1997年,根据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精神,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院更名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邯郸市的

高教园区内,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设备总值5009万元,全日制在校生9578人。设有建筑、机电、电子信息、经济、管理、文法、外语、艺术、体育等12个教学系部、64个专业、12个专业群,其中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5个、示范专业4个;建有省级精品课程9门,校级精品课程21门;学院与清华大学、西安交大、中央音乐学院、吉林大学合作建立了本科及研究生远程教育站点。

院图书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藏书点之一,中国数字图书馆分馆,建有数字图书加工中心,馆藏纸本图书45.87万册,电子版图书40万册。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31名,其中教授22名,副教授142名,享受省市政府各类津贴者11名;专业课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达到77.73%;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学位者占50.20%。学院还拥有一支由企业行业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已收进兼职教师资源库的有2355人。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团队优化,先后派出41名教师赴澳大利亚、白俄罗斯等国家攻读博士、硕士学位,赴新加坡、深圳、香港接受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培训,鼓励教师在搞好教学、科技开发的同时,积极为社会服务,极大地提高了专业教学团队的业务水平和国际视野。

建校25年来,学院始终坚持高职办学方向,不断更新和完善办学理念,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率先提出一些有关高职办学的富有新意的改革思路和观点。

1984年,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人才培养要实现“分得下,留得住”的办学思路,确定了“职业教育要面向城乡中小企业和农村”、“专业设置要紧紧围绕中小型企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的办学方针,实行了部分学生“收费、走读、不包分配、择优有偿推荐、供需见面”的办学方式,提出了“谁上学,谁拿钱;谁用人,谁投资”的办大教育的观念。1985年,学院开始从职业中学对口招生。1986年,提出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观点。1987年,提出了在企业建设“第二教育园地”,要求学生在“第二教育园地”实习的同时,争取获得某一岗位技能等级证书。1988年,针对社会对高职人才需求急、变化快的实际,提出了“专业小调向”的专业建设构想。1993年,提出了“一系一科研机构、一生产经营性实体”的校内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的思路。1994年,开始在全院推行毕业生“双证书”制度。1999年,提出了对学生实施“双师化”教育的观点。2000年,提出了“大系统教育观”的办学理念,并形成了“五多”办学模式和学生能力培养模式。2001年,探索并实施了“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003年,大系统教育观,被列入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其成果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005年,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共同探索“连锁桥”的合作培养方式。2006年,学院进一步充实、深化、创新,逐渐形成了新“五多”办学模式:即多渠道的筹资发展途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变化的专业按需调向,多方向的课程结构平台,多元化的质量保障体系。

学院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不断更新办学观念,逐步形成了大系统教育观及“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的办学理念,并坚持以改革谋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创品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方针,内涵建设和服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在专业建设方面,形成了“面向区域,需求第一”的专业设置指导思想、“主干辐射,以点带面”的专业建设原则,“市场引导,适时调向”的专业调整方针、“寓学于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地方行业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其中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装潢艺术设计3个专业被河北省教育厅和劳动保障厅列为毕业证书与岗位资格证书“直通车”专业。

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按照“内外并举,主体多元,突出实用性、规范性、先进性”的指导原则,建成了15个主体多元的校内实训基地,126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958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始终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与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推动校内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实现了校系产学研一体化格局。学院已有两个直属校办工厂、两个研究所、一个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认证中心,各系还有14个以相关专业为依托的研究实体和6个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成果40多项。

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等多个培训基地和中心,每年为社会培训各类人员5000人次以上。学院还与区域内5所高职院校和36所职业中专或职教中心签署了资源共享协议;与华北矿建等50多个企业建立了资源共享合作关系;牵头组织了中原经济区职业教育集团、河北省装潢职业教育集团、邯郸市职教集团。数字图书加工中心加工电子版地方志等图书资料上万种,扩大了文化资源共享面。

建校25年来,学院共培养毕业生3万余名,短期培训各类人员6万余人次。学生专业技能考核合格率和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5%以上。

学院非常重视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教育。在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暨首届中国国际职业教育展,第一、二届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大赛,2006中外大学生艺术设计与创作作品大赛,全国首届高职高专艺术设计大赛等全国性赛事中,共获得20余个奖项;先后获得国家和省级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奖8项,河北省大学生数控大赛奖多项;在CCTV全国英语风采大赛河北赛区获一等奖2个,多次获得本专科混合编组的河北省“世纪之星”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学院先后与德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等十余个国家进行了职业教育互访;多次前往德国、澳大利亚考察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和TAFE模式。与慕尼黑高等专科学校结为友好学校;与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院校签订了互派留学生或合作办学协议;积极开展赵文化等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促进了邯郸与台湾地区及东南亚的文化交流。2000年以来,共接待500多所职业院校来访。

学院的创新与发展,得到了社会和同行业的广泛认可。1984年4月学院被推选为职业大学校际协作常务理事单位;1985年当选为副会长和华北片牵头单位;1987年成为全国高职院校中唯一一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计划联系中心”\(简称APEID联系中心\)成员单位;1991年被推选为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1998年成为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华北分会会长单位;2005年再次当选为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2008年被推选为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就业委员会主任单位。相继承办了河北省第一次职业教育研讨会、华北地区第一届高职教育研讨会、APEID中国联系中心第三次会议、APEID“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培训班”和华北分会第六届高职教育研讨会。

1996年,学院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十五所示范性职业大学之一;2002年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支持建设院校”;2003年在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中被评为首批八所优秀院校之一;2001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2005-2006年度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学院领导班子多次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优秀领导集体”。

统计显示,近三年新生第一志愿上线率为192.3%;录取新生报到率三年平均为82.3%;应届毕业生当年就业率都在95%以上。往届毕业生综合评价称职率平均为95%。学院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北省大学生就业先进单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