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道德价值认同的路径探索

2008-06-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郭建新 我有话说

道德价值认同内涵丰富,包括:认同一定的价值观念并具备相应的、正确的认识;依循体现一定价值观念的交往规则,并在行为中加以付诸;以一定文化价值所推崇的理想人格为塑造个性人格的权威与榜样;对一定文化符号所传递的文化价值信息具备相应的敏感度与亲和度。道德价值认同的关键在于主体是否认同一定文化体所输出的道德价值观念并对此观念有所认识,而引导价值认同的机制、设置价值认同的路径,其最终目的则在于变非认同为认同,变弱认同为强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道德价值认同则是该系统工程的关键所在。从实际的建设工作着眼,探索道德价值认同的有效路径是重中之重,其内容主要包括:探索道德价值比较的机能、探索道德价值知识的完备、探索道德价值终端的融通、探索道德价值实体的组创。

从文化结构学的角度看,所谓道德价值认同应包括四个方面:(1)认同一定的价值观念并具备相应的、正确的认识;(2)依循体现一定价值观念的交往规则,并在行为中加以付诸;(3)以一定文化价值所推崇的理想人格为塑造个性人格的权威与榜样;(4)对一定文化符号所传递的文化价值信息具备相应的敏感度与亲和度。从主体在道德价值认同上对上述四个条件的满足情况与离合状况来看,道德价值认同又可以区分为强认同、弱认同与非认同三种程度。不难看出,道德价值认同的关键在于主体是否认同一定文化体所输出的道德价值观念并对此观念有所认识,而引导价值认同的机制、设置价值认同的路径,其最终目的则在于变非认同为认同,变弱认同为强认同。

如果说上述所列的四重维度是度量道德价值认同的方式、程度、机理、路径的基础和依据,那么,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道德价值认同问题:

其一,思想灌输、生活濡化与道德价值认同。

生活濡化是指通过经验的教化与习俗来影响人的道德价值认同。它的优点在于对道德价值认同可获得真实的经验感并具备一定的行为惯性,而其缺点则在于对文化价值观念的意识较为模糊,且认识较为肤浅。区别于生活濡化的价值认同方式,思想灌输一般则是以明晰的道德价值理念及其相应的知识直接影响人的价值观念。虽然,此种方式可能会在与受众既往的价值观念有所抵触时产生排斥心理并缺乏一定的文化经验感,然而,思想灌输的价值认同方式对人的价值观念的影响程度及其所带来的一定文化创新力往往是生活濡化方式所无法提供和给予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思想灌输在一定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有时往往是造就强价值认同的关键方式。

其二,制序普设、规则协商与道德价值认同。

一般而言,以一定的价值理念进行制序普设,也就是以一定的价值理念规定一定文化体普遍的共同的活动方式及其交往规则。就道德价值认同而言,其主要优势在于:一方面,核心价值观念与具体的、现实的人的活动方式及其交往规则融合得较为紧密,从而能够强化生活在此种活动方式和交往规则中的人的观念认同。另一方面,基于统一的价值秩序对社会系统的重要性,普遍的制序建构能够简约社会交往规则中的冗余部分,缩减由于社会交往规则间的协商或对话所带来的一些社会成本,从而可以排除一些价值认同中的障碍并缩短价值认同的距离。在这里,所谓的规则协商指的是不同的文化规范间基于统一的秩序构架而进行的价值对话、规范同构等活动。规则协商之于制序普设,其优势在于,它能够通过文化间的相互对话促进文化价值间的相互比较,促动文化规范间的有机融合,从而在此基础上深化文化间的相互认同。制序普设与规则协商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制序普设因其统一性与普遍性的特征而需要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具备一定的兼容性和包容性。而其兼容性与包容性则应该来源于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价值体系的规则协商之中。唯此,道德价值认同才可能被建筑在一个更为深广、更为合理的基础之上。

其三,人格感召、个性习得与道德价值认同。

以塑造理想人格的方式影响道德价值认同,可以从人格感召与个性习得两个方面来把握。人格感召通常是以一种文化所树立的道德权威来感染和促进个体的价值认同。一般而言,人格感召对道德价值认同的影响主要是以道德情感的强烈渲染为切入点而发挥功效的,它能给人以强大的精神鼓舞与思想震撼。然而,人格感召所型塑的权威形象往往由于它和个体之间的巨大人格落差而使主体产生对价值认同的倦怠与离弃。与此同时,人格感召的道德渲染往往会由于缺乏持续的情感补充而流化为一时的道德情绪,从而无法给价值认同提供持续的动力。在这个意义上,个性习得作为一种辅助方式或许是可以适用的。所谓个性习得,在我们这里是指:个体从个性的现实基点出发,以周身所能接触到的榜样人物为阶段性的理想人格型、渐进式地体认与塑造个性人格。虽然这种“周身”的榜样人物并没有权威形象所塑造的理想人格完满,但在一定意义上却能给道德价值认同提供相对稳定而持续的动力,从而给渐进式地向“感召”人格的靠近提供一个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道德价值认同则是该系统工程的关键所在。这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各方面、各环节、各层次都应该以道德价值认同为圭臬并遵循促成价值认同的科学机理全方位地展开。那么,从实际的建设工作着眼,探索道德价值认同的有效路径就应是重中之重。虽然,对道德价值认同路径的探索应是具体的、多样的,不可能详尽全貌的,不过,在我们看来,以下四个方面应突出强调:

1、探索道德价值比较的机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探索道德价值认同的路径,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各种文化价值之间进行有益的比较。我们生活在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各类文化价值都可能对人的价值认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一种核心价值体系,若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是开放的、能动的,同时也是经得起价值比较的。唯有比较,才能拓宽视野,才能计量长短,才能吐故纳新。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就不仅要从体系内部完善自身,同时还要注重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的外部比较,不断探索价值比较的方式、形式、作用、目的,从而引导和强化主体的道德价值认同。

2、探索道德价值知识的完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道德哲学观点告诉我们,科学之“真知”与道德之“价值”是辩证统一的。也就是说,任何知识体系中都必然包含着一定的价值体系。这同样意味着,任何价值体系中也都必然包含着相应的知识体系以提供合理性及其说明。就道德价值认同而言,观念的认同必须以科学合理的知识为基础。实际上,一旦缺乏必要的知识作为观念认同的支撑,那么所谓的观念认同就必然是含糊的、不到位的,甚至是误解,从而也就丧失了价值认同的根本。因此,作为一种价值认同的路径,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赖以生长和发展的科学真知以提供系统而彻底的理论支撑,应是强化道德价值认同的重要方面。在这一点上,马克思早已言及:“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3、探索道德价值终端的融通。所谓道德价值终端,说的是一定核心价值体系最终触及到人的价值要素。具体地说,就是当人在接触到一定核心价值体系的时候,有可能先是接触这一体系的道德价值观念,或者是体系的规范,或者是道德权威,或者是价值符号,抑或是其全部要素或部分要素等。就价值认同的接触终端而言,问题主要不在于主体最先接触到何种价值要素,而是当主体接触到一定核心价值体系的某一要素或部分要素的时候,是否能够通过心理引导和文化感应及时迅速地联想或发现尚未触及到的道德价值要素部分,尤其是触及到核心价值观念体系的要素部分。这就需要在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把各种价值要素有机地融合起来,强化道德价值观念体系对其他价值要素的渗透,从而起到对主体道德价值认同的触类旁通的作用。

4、探索道德价值实体的组创。道德价值实体是一定核心价值的观念体系所附着的有形物。它可以是一种具有物质形态的价值符号,也可以指一种具体的、实存的文化共同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使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影响人的现实生活,就需要组织或创建承载着一定核心价值观念的价值实体。因为人的道德价值认同是在人的现实生活中逐步形成的,而人的现实生活离不开一定的人的生活方式。道德价值实体的组创是以一定的核心价值观念为基础来安排人的现实生活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在一定意义上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的生活方式提供相应的规定性,从而通过影响人的价值活动来影响人的道德价值认同。并且,完善的道德价值实体的组创能够对人的价值认同产生全面的影响,从而深化和强化一定道德价值观念的渗透与维系作用。

[值班总编推荐] 维护教育公平需要久久为功

[值班总编推荐]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值班总编推荐] 【院士谈科技自立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