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安徽繁昌人字洞遗址研究丰富了远古信息

2008-06-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李陈续 我有话说
本报安徽繁昌6月2日电(记者李陈续)海内外古人类学、地质学和考古学学界的70多位专家学者日前齐聚此间,举行“安徽繁昌人字洞遗址发现10周年国际古人类学学术研讨会”。包括中科院院士吴新智和200万年前南非古猿骨骼发现者克拉克教授在内的中外专家认为,繁昌人字洞遗址发现10年来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丰
硕成果,破译了大量丰富的远古信息,今后应该进一步加强发掘和研究工作。

安徽繁昌人字洞遗址是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环境背景研究”安徽课题组1998年5月在野外调查中发现的。发现至今的10年间,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安徽省博物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繁昌县博物馆等单位专业人员组成的发掘队伍,先后进行了7次共8个多月的系统发掘。发掘结果表明,遗址古地磁测定距今220万―250万年,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是欧亚大陆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

专家们对发掘出的200多件人工打制的石制品和骨制品研究发现,繁昌人字洞遗址的石制品多为小型,原料以铁矿石为主,均为锤击法生产,多用转向打法;基本类型是刮削器;以向背面加工为主,多为单层修疤;表面未见远距离搬运和激流碰撞痕迹。石制品面貌无论从类型和技术上,都比我国已知的早更新世石制品显得粗糙、简单和原始。而打击骨器的出现,则说明了人类使用工具原料组分呈多样性。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通过对人字洞遗址10年的发掘和研究,已经从中获得了丰富的人类起源及其演化进程信息。但是,深化对人字洞遗址研究的任务还十分繁重,特别是遗址尚有10多米厚的堆积有待进行发掘,在遗址上发现人类化石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