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三一”:从“出走”走出的大道

2008-06-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 我有话说

改革开放30年了,每当我忆起党的好政策,回顾所走的创业历程,要讲的故事太多……我最深的体会是:一个成功企业必然有其精神领袖和强大的团队,才能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屈不挠,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勇于把握,在光荣与梦想面前冷静清醒。

学生时代的“厂长”

我出生在秀丽的

湘中山村,在那里度过了单纯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和许许多多的山村孩子一样,憧憬着山外的世界,向往更广阔的天空。1978年,我考上大学,这是中国大陆恢复高考的第二个年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波澜壮阔的转型前夜。一个农家子弟能考上大学,确属凤毛麟角,从此,我的人生掀开了新的篇章。大学四年,我如饥似渴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学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的时候,有位教授对我说,计划经济不存在真正的经济学。于是,我转学企业管理,对此甚为入迷。与所有成功者相似的是,当时我甚至跑到当时学院的副院长家要求换专业。虽未能遂愿,但我仍然坚持一边学着材料学,一边学着企业管理。我经常在不同的场合向同学谈论企业管理,以至博得了“厂长”的雅名。

1983年,我大学毕业了。这个时候,大学毕业生是当时中国的稀有人才。我顺利地分配到了国营企业――洪源机械厂,我与一同分配到工厂的唐修国结识了毛中吾、袁金华、向文波等一批年轻的大学生。

工作之余,我们四个年轻人一起讨论国有企业的出路,抒发自己的报国情怀。“打破现实,逃离洪源就是胜利”成了我们当时鼓舞自己的口号。

我们常结伴到工厂澡堂洗澡,也只有这时,我们心中那迷茫、郁闷才能无拘无束地发泄出来,我们经常在那里高歌“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

辞职招来父亲的扁担

1985年,我们四个年轻人经过几番剧烈的思想斗争,毅然决然向厂里递交了辞职报告――全厂哗然。我们四人的“出走”受到了诸多非议。有人说,国家花了那么多的钱培养你们,你们不为国家出力,老是想着赚钱,满身铜臭。

在劝导无效的情况下,厂里给我们四个年轻人作出了除名的决定,这意味着我们从此不但丢了“干部身份”,甚至连城市户口都没有了。得知此事,我父亲更是怒不可遏,拿着扁担追着我,要把我撵回洪源机械厂。在老人的眼里,辛辛苦苦把儿子培养成了一个人人羡慕的国家干部,好歹混出了个人样儿,怎么能说不干就不干了?!但这一切都没能动摇我们四人冲出现实、踏上寻梦之旅的决心。

在“酒干倘卖无”的歌声中,我和唐修国、毛中吾、袁金华实现了“胜利大逃亡”。然而,没了工作,没了户口,共同的困境让我们四个年轻人立刻感觉到一段万般艰辛的人生旅途已经来了。最无助的时候,团结就是力量!

在一个没有星星、没有月亮的晚上,我们带了一瓶酒、一只鸡,来到工厂后面的山顶,滴血盟誓:“今生今世,肝胆相照,患难与共,誓为民族工业的振兴而奋斗!”明确提出“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的创业理想。从此,“三一”的故事拉开了序幕。

大学生成了“羊贩子”

理想是金色的,现实却是残酷的。我们四人开始谋划自己的事业时,生计都成了问题。1984年,我得到消息:市场上羊很好卖,一头羊可以赚20来块钱,这在当时可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于是,我们四人进行了分工,我负责坐镇指挥,袁金华负责羊源,唐修国负责交货。不久,毛中吾、袁金华便怀揣着宰羊刀、麻布袋和几件破衣服上路了。在洪源机械厂,“大学生成了羊贩子”一时成了爆炸性新闻。

袁金华去了湘西、常德,甚至贵州的铜仁,产羊较多的地方都留下了他寻找羊的足迹。但是,由于没有对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等到与农民交易的时候却傻眼了,是收购绵羊还是山羊?是收购公羊还是母羊?是收购羊皮还是羊肉?贩羊生意很不顺利。1986年元旦,我和毛中吾扛着两袋羊肉来到广州,谁知行情却发生了变化。

终于淘到第一桶金

1986年,我们四人从亲戚朋友那里凑了几万元钱,成立了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三一集团前身)。经过多次实验的失败,第一个产品――105铜基焊料终于生产出来了。我们把它寄给了辽宁一个工厂。可是不久,却被退货了,105铜基焊料的质量不过关。我回到母校请来恩师翟登科现场指导。又经过多次实验,105铜基焊料的各项指标抽样检查最终达到了国家质量要求。1986年9月,我们收到了第一笔货款。我们四人欣喜若狂,紧紧地抱成一团,热泪盈眶,无以言表……

一晃6年过去,作为娄底地区最大的民营企业,这时,我们企业的产值已经过亿,获得了很多荣誉。也是在这时,我们一起约定“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是“三一”的使命。

1992年,放下家里一亿多元的摊子,我和向文波开始市场调研。1年多的时间,我们走访了几十位专家,开了5次专家论证会、10多次董事会,最后找到了制约公司发展的两个根本原因:一是所在行业――有色金属材料的市场狭小;二是所在地方――涟源,地域太偏!行业和地域的限制,无法孕育出一个世界级的企业,也无法实现我们“三个一流”的目标。

志在跨进世界500强

虽然“三一”发展得具有相当规模,但我仍觉得与梦想相去甚远!必须创新――发展战略要创新,发展思维也要创新。

1992年,为了三一腾飞,我们制定了“双进”战略:进入中心城市――长沙;进入大行业――装备制造业,首先要进入工程机械制造业。选择装备制造业,我们做了剖析:欧、美、日的工业化进程造就了上百个世界500强,仅工程机械制造业,美国就有3个,最大年销售额300亿美元。中国人口是美国的6倍、日本的10倍;国土面积比美国大30万平方公里,日本仅等于我们中国的云南省;中国的工业化远没有完成,城市化水平不到40%,装备制造业大有前途,尽管“三一”已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今后还要再创造更多的世界第一!回首以往,我们只要怀抱理想,矢志不渝就一定能有所成就,“三一”的志向就是跨进世界500强!(本报记者任生心、李可采访整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