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震不垮的银行服务线

2008-06-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温源 通讯员缪腮旺 我有话说

地震了,生活还要继续。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灾区的百姓都会有许多经济活动产生,都不会停止对银行服务的需求,而且大量的社会捐助也都需要银行参与其中。冒着余震的危险,克服种种困难,银行战线的职工挺起了脊梁。在余震不断的废墟上,一顶顶帐篷银行迅速搭建起来。哪里有灾区群众的支付需要,这些“流动银行”就

开到哪里,被灾区群众称为地震摧不垮的银行服务线。

在绵竹、都江堰等地震重灾区,人们能看到在坍塌的中国银行网点前搭建起了一顶顶帐篷,这是中国银行四川分行应对地震灾害保运营、保支付、保服务进行的一项服务创新。考虑到震区受伤及老弱病残人员行动不便,到固定银行网点办理业务多有不便,5月16日,中行四川分行第一个“帐篷银行”在都江堰紧急搭建完成,配置了存取款一体机、PC机、发电机等必备设备,并迅速开通对私业务。5月18日,他们又利用中巴车为绵竹重灾区开办了一家“流动银行”,仅有十几平方米的的车厢里却涉及财会、信科、运营、营业等多个银行工作项目。开业当天,即接待客户近百名,办理业务数十笔。

地震后的第三天,当人们还陷在异常紧张、恐慌之中时,建行都江堰支行却展开了一场生产自救的战斗。支行15名员工,分三批冲入受损严重的营业厅抢救现金、印鉴、账簿和重要空白凭证。几名男队员冒着余震的危险,用手一点点地把尾钞箱刨了出来……就这样,他们从办公大楼抢运出459.65万元现金和重要凭证,并全部安全转移。震后第四天,建行都江堰支行营业部在简陋的工棚营业厅里恢复了营业,成为当地最早恢复营业的银行网点。

周秀盈是都江堰某社区居委会干部。地震后,她马上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活动中,并把所存积蓄拿出来,买了食品和药品送到灾民手里。远在浙江工作的女儿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刻给妈妈汇过钱来。记者在中行帐篷银行看到刚从ATM机取出钱的周秀盈,“没想到路断了,通讯断了,银行的服务却没断。”在她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由于部分严重受损的营业网点短时期内难以重建,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日前决定对前期搭建的“帐篷银行”进行全面升级,建设活动板房银行,尽快为灾区群众提供一个相对长久、稳定、安全的金融服务环境。目前工行设在四川绵竹市的第一个“板房银行”已于5月27日正式对外营业,设在都江堰市的3个“板房银行”也即将投入使用;在成都、德阳、绵阳等地的10余家“板房银行”也陆续开工。

地震中受损的不仅是民众,还有众多的企业。为了了解地震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情况,帮助解决恢复重建的资金困难,震后第二天,中行四川省分行的客户经理们就深入各个企业走访;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的工作人员在5月13日至15日三天时间里,冒着余震的危险共对成都地区230个中石油加油站提供了上门收款服务,累计代收现金达6800多万元。

同时各家银行还紧急开启了抗震救灾“绿色授信通道”,加大对电网电力、公路交通、建筑施工、电信通讯、供水供气、医院学校、食品医药等抗震救灾重点行业、重点客户的信贷支持力度,对受灾严重地区的抗震救灾授信业务,优先审批,急事急办,专款专用;对受灾较重、执行当期还款计划存在困难的存量授信客户,通过为其办理展期、借新还旧、产品置换等方式,最大限度给予支持,全力保障受灾企业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地处陕西的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工程研究所因急需资金生产帐篷等救灾物资,向建行陕西省分行提出2000万元流动资金需求。在平时,办理这样一笔大额贷款需要分行机构业务、信贷审批、风险管理等多个部门协同工作十几天。此时,灾情似火,救灾刻不容缓。分行党委连夜部署,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简化手续,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办公。所有经办部门均由部门党员负责人亲自办理手续,加班加点,加快审批、备案、签订合同等工作进程,仅用几个小时就将贷款发放给客户,最大限度地为抗震救灾物资生产争取了时间。

5月19日,山东华羽集团因紧急生产供给灾区的15万支羽绒睡袋,临时占用大量资金,难以按时归还4000万元贷款,于是向建行威海分行提出延期还贷的申请。在了解到企业确有困难之后,银行不仅没有催收催缴企业因抗灾或受灾造成的逾期贷款,还将2000万元贷款发放到华羽集团,全力支持企业完成赈灾物资生产。目前华羽集团已采购充足的原材料,全力以赴生产睡袋等灾区群众急需的物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