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绿荫长歌

2008-06-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纪石 我有话说

右玉属半干旱地带,年降水量少,境内山口多,狂风裹挟沙尘长驱直入。这样的自然条件,别说栽树成活难,就是栽树本身也不容易。上世纪50年代初,在第一次治理黄沙洼中,群众当年栽下的大批树木,第二年春天便被风沙掩埋。干部群众擦干眼泪,再次投入到治理黄沙洼新的战斗中。

他们根据不同的地貌条件,分成几班人马深

入细致地考察风沙的成因和规律,认识到根治风沙仅靠栽树还不够,必须辅以种草,以固地表土壤、留住水分。他们进行了草田轮作、乔灌混作试验,在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又全面推广了“穿鞋”(在河岸造雁翅型防护林,防流沙移动)、“戴帽”(沿山丘网状开沟,种苗结绳压条,固定沙丘)、“扎腰带”(环山坡营造防风林带)、再加“封条”(沟坡地带密植林草,不断补植)的绿化治沙长效措施。在治理黄沙洼的过程中,成功地阻止了风口带的沙丘移动,为全县大面积造林提供了经验和样板,鼓舞了全县人民的昂扬斗志,坚定了植树造林的信念和决心。

经过58年坚持不懈的奋斗,右玉的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全县沙尘暴天数比解放初减少了50%,在林地影响的有效范围内,平均风速降低了29.2%,减少了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形成了良好的小气候。近年来,全县沙尘暴天数比解放初减少了50%。由于林草树木逐年增加,地表的径流量和水流含沙量比造林前均减少了60%。

自强不息矢志不渝

解放前的右玉,穷到什么样子,是难以想象的。刚刚解放时,右玉人民的生存条件还未得到多大改善,就遭遇到1952年的严重干旱,当时国家没有太多的力量实施救助,右玉人民没有向国家伸手,而是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宁让自己挨饿受冻,也不让绿化停顿。他们备足了第二年春季栽树的口粮,栽树6万亩,创造了大灾之后大造林的奇迹。

在右玉,植树造林是群众的自觉行动。从上世纪中叶第一批投身植树造林改造右玉的干部群众,到新世纪仍然将值树造林作为首要工作的年轻一代,大家怀着共同的理想,植树造林、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优良传统始终得到很好的传承。过去,人们的收入低,栽树造林按亩发放救济粮,“以工代赈”。如今,人们的收入高了一些,每当植树造林遇到困难时,人们就会自觉捐款购买树苗。植树造林的信念已深深植根于右玉人民的心中。王占峰,牛心乡老墙框树人,一位老实巴交的山区农民,抛妻别子,只身扎根在山沟深处,倾心绿化事业20年。他为治理荒山,除花光积蓄,还落下一屁股的债,全家至今靠举债度日。对此,他毫无怨言:“也许干别的肯定不用这样辛苦,但成果绝对没有现在这样大!我现在虽然生活清贫,四处举债,但内心很充实,攒下了满山满沟的树,这是我的绿色银行。我一点也不后悔,还要继续干下去!”凡是到过右玉的人,随便走进一片绿荫,就能碰到王占峰这样的治荒英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人不能白活,总得活得有点价值,有点精神,给后人留点有用的东西。

生态效益催生经济效益

上世纪80年代,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县委、政府的号召下,群众又在种植经济林上做文章。县里组织农村有种植经验的农民到种植果树成功的邻近地区考察,启发了他们种植经济林的思路。丁家窑乡的田生龙在初次考察之后自认为学得不够扎实,又多次自费学习,还购回很多果树种植资料,遇到疑难问题,就跑县林业局找技术人员指导,他在村里的河滩地做试验,掌握了在当地栽种经济林的技术。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承包了7亩河滩地,栽种了黄太平、黄魁等多个苹果类树种,一年产果1万多公斤,年收入达1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果树、杏树发展到1000多亩,人均1亩经济林。

右玉的植树造林年年稳步推进。在58年间,先后绿化了几十座山梁和数十条深沟。随着经济林效益的显现和科技示范户的带头促进,右玉经济林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全县形成了乔、灌、草立体种植,针、阔叶科学布局,立体化、多功能、复合型的生态植被体系,实现了生态促畜牧、畜牧促经济、经济养生态、生态人居的良性循环。

生态环境的改善,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直接的利益,人均收入明显提高,更带动了经济的全方位发展。仅去年一年,来右玉旅游参观的总人数就达到了50多万人次,生态旅游成为右玉新的增收亮点。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宽松的投资环境,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看中了这片热土,到去年年底全县共引进项目22个。右玉的生态优势日益体现,成功的为当地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秉持崇高的为民执政理念

右玉县委、县政府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历经58年,随着一场场战役的不断胜利,植树造林、造福家乡已形成强大的社会感召力,踏实工作、为民造福、不图名利已成为当地良好的社会风尚。

右玉的植树造林始终走着一条良性发展道路。无论是六七十年代的一些政治运动,还是改革开放后开始出现的一些短期利益诱惑,都没有对右玉的植树造林形成较大的影响和干扰。上世纪六十年代,关毅、马禄元、卢功勋、常禄等数任县委书记坚持不看风向重实事,表现了共产党人的求实精神,做到了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高度统一。改革开放以来,袁浩基、姚焕斗、师发、靳瑞林、高

厚、赵向东等继任者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潮,不搞形象工程,不做表面文章。全县的中心工作始终锁定在造林绿化上,通过制定政策,鼓励农民承包荒山造林,实现了群众造林绿化的热情不减和步伐不停。

经过年复一年的造林绿化,终于换来了右玉今天的蓝天碧水和生态畜牧双丰收的大好局面,如今,右玉的生态、畜牧、旅游三大独特品牌,正成为右玉人民彻底脱贫致富的坚强保障。截至2007年底,右玉成功地实现了四个“一半”:全县林地面积占到全县国土面积的一半;种草面积占到全县耕地面积的一半;畜牧业收入占到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一半;生态经济占到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与此时同,还开发了具有浓厚边塞风情的生态旅游,建起了一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畜产品加工基地,右玉的土豆、莜麦等小杂粮已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如今的右玉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塞上绿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