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育人为本 素质为先

2008-06-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建强 我有话说

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视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这是天津科大人的共识。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他们秉持“尚德尚学尚行,爱国爱校爱人”的育才理念,坚持不懈地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天津科大人深知,在

长期以工科为主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培养的人才会在一定程度存在着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欠缺的弊端。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他们把建立合理的学科结构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狠下工夫。

天津科大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适用性人才。他们配合国家和天津市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总体战略部署,着眼于为滨海新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在巩固和提高轻工类传统优势学科专业的基础上,拓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建立和强化了食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动漫产业等多个学科专业,使之与滨海新区的支柱产业紧密结合。

在天津市的众多高校中,天津科大独具慧眼,抓住国家开发开放滨海新区的机遇,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力支持下,经过18个月夜以继日的奋力鏖战,在昔日的一片盐碱荒滩上,将一所现代化大学校园――天津科技大学泰达校区,展现在了滨海新区的中心地带,成为进入滨海新区的第一所市属高校,为学校战略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天津科大陆续投入7.6亿元用于教学设施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基本形成特色鲜明、新老互辅、理工交叉、文理相济、艺工结合的专业体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专业基础。目前,以“育人为本”,同心协力确保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全校上下的共同行动,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政策支持教学、教师倾心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经费投入优先教学、管理服务保障教学的良性机制。

教学管理以提高质量为要务

“以学生为本”――这是天津科技大学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确立的原则。他们提出,要始终让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群体日益多样化,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的差异性愈发突出。天津科大以“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鼓励个性发展”为重点,制定了强化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为此构建了三大教学环节: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第二课堂教学与创新教育环节。

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素质、重实践”的要求,天津科大一直积极进行课程体系的整合优化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了一批“精品课程”和一批“教学名师”,通过倡导并实施互动式、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逐步搭建起“兴趣―问题―解决―应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增加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此外,他们还特别重视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开放实验室、增加试验课时与内容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实践能力。

“紧抓两头,严控中间”――这是天津科大“质量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他们一方面把好招生“入口”关,千方百计地提高生源质量;一方面把好毕业生“出口”关,确保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严控中间”即是按照修订的《教学质量标准》,强化目标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监控系统。

素质提升以鼓励创新为载体

天津科大将创新教育纳入培养计划中,开设了《创造学》、《自然科学简史》等一批课程,近年来又出台了《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暂行办法》、《天津科技大学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通过实行实验室开放、改革实验教学、举办科学技术讲座、举办“科技创新节”等,为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载体与平台。学校积极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设立了学生科技活动专项经费,鼓励学生以立项的方式加入到创业实践和课余科技活动中来。学校还将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各类学科竞赛纳入教学绩效考核体系,调动了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学校在丰富和更新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上不断出新。他们经常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使学生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以及市场新发展。在机械类专业实践中,他们一方面利用校内工程训练中心保证基本技能训练的效果,另一方面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的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到企业做毕业设计、参与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开设的实验课程,在选题和内容上更接近于工程实际,课程内容涉及电子新技术和新器件,实现了将现代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向实践教学的渗透。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引入本科生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促进了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

天津科大培养创新人才的不懈努力,已经获得可喜的回报。近三年里,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达555项,公开发表论文199余篇,获得专利28项。近年来,该校学生在所参加的历届“挑战杯”大赛等活动中也屡创佳绩:张萌通过开放性实验,独立编写的《CATIA机械结构设计实训教程》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李亮等主持的“高效自流式家庭生活污水净化槽的开发”项目获得第九届“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叶承撰写的《天津港南部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在天津市第八届环保科技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一等奖;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完成的“概念音响设计”在2005年“三诺杯”第四届中国工业设计精英赛中获最佳功能设计奖;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学生设计制作的智能车跷跷板获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