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2008-06-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执笔:王炳林 于昆 我有话说

四川汶川8级特大地震,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山崩地裂的瞬间,房屋坍塌,数万鲜活的生命顷刻间被吞噬于瓦砾之下。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气壮山河的生死营救,感天动地的举国援助,爱心涌动的无私奉献,谱写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英雄凯歌。胡锦涛总书记在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时说

:“只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夺取这场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地震可以移动山脉、堵塞河流,但动摇不了中国人民的意志。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一股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骤然凸现,在抗震救灾的斗争中,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闪烁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灾难考验着民族精神。这场特大地震,其破坏之严重、人员伤亡之多、救灾难度之大,都是历史上罕见的。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表现出的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精神更是惊天动地、撼人心魄。震后第一时间,党中央、国务院立即向全国发出抗震救灾的号令。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出现在抗震救灾的最前线。中国人民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革命英雄主义,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再次闪耀出夺目的光芒。十余万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消防官兵、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以最快的速度组成紧急救援队,从空中、水上、陆地直插震区。在恶劣的条件下,参与救援的人员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克服困难,昼夜奋战,努力把灾害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人民子弟兵是抗震救灾的主力军,他们风餐露宿,不怕牺牲,表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英雄本色,顽强地在废墟中搜寻每一位幸存者,抢救每一名伤员,以超强的意志和血肉之躯展示了“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风采。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指挥,科学调度。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置生死于度外,在残垣断瓦中搜寻,在倾盆大雨中穿行,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广大干部靠前指挥,身先士卒,成为带领群众抗震救灾的“主心骨”。危难时刻,医务工作者是受灾群众的守护神,他们和时间赛跑,不怕疲劳,连续奋战,一次次让生命获得重生。素不相识的志愿者自发组织起来,不知疲倦地穿梭于需要帮助的受灾群众之间,分发食物,陪护伤员,实施心理康复援助,慈善传统和博爱精神在无私奉献中得到升华。面对大自然的无情灾难,坚强的灾区人民没有被吓倒,他们自救互救,与死神展开着殊死的搏斗。特别是灾区的广大共产党员强忍失去亲人的痛苦投入抗灾抢险,用自己的党性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灾区群众擎起一片天。地震当中,一位老师勇敢地保护学生,59个孩子全部安全脱险,而他自己却永远失去了心爱的女儿;一个小女孩在地震时孤身跳下6楼成功自救,随后又返回废墟

救出好几位老师;一名初三男生用双手刨了四个小时,挖出了被压在废墟下面的同窗;一个青年人在地震期间不顾自己的安危,接连将10位老人背下楼逃生……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给予人们超越生死的勇气和力量,在全世界面前树起一座永远不倒的丰碑。正是凭着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受灾者才能在生命极限下创造出人间奇迹,救援者才能在极端险恶的条件下带来希望的重生。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救人故事,一桩桩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谱写出一曲曲感人肺腑的时代赞歌,彰显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民族凝聚力是一个民族在理想、目标和利益高度一致的基础上,其成员之间所表现出的亲和力、向心力和聚合力。它是一个国家的脊梁,也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每当危难来临,中国人民总能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抗争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凝聚力量,催人奋起,使中国人民永远不会被难倒。

以人为本、珍惜生命。地震无情人有情,党心国心紧系万民心。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灾区时强调:要把抢救人民群众生命放在首要位置,只要有一线希望,只要有一点生还的可能,我们就要作出百倍的努力。温家宝总理肩负党和国家的重托,深怀爱民之心,冒着余震之险,前后9次辗转7个重灾区指导救灾。当听说由于桥梁倒塌,彭州十万群众被堵山中,救灾人员和物资无法运入时,他疾呼:“我只要这十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紧迫的命令,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尽显出“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一切”的崇高情怀。在救援过程中,专业人员科学救援,尽最大努力抢救被困群众的生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只要还有生命,只要一息尚存,救援人员都会不惜一切代价,都会付出百倍努力。“我就等你们来救我,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这是被压在废墟下人们的期待和呼唤,也体现了灾区人民对党和政府、对人民子弟兵的高度信任。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三分钟。三天哀悼,让悲痛得以表达,也让坚忍得以持续。这是对生命的尊重。这表明,共和国把公民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把平民的尊严当作国格。这不仅是党和政府给普通生命予以最高的敬重,更彰显了以人为本理念。对生命的珍爱,赢得人民的尊重,极大地凝聚起人民的力量。

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罕见的特大灾情,把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空前地凝聚在一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战胜灾难的力量所在,是一个民族坚不可摧的力量源泉。山崩地裂,摧不垮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桥断路绝,隔不断心心相连的骨肉情深。特大地震的消息一传出,全国人民立即行动起来,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紧急调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灾难体现真情,危机凝聚力量。一切为了灾区,全力支援灾区,从中央到地方,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农村,各族各界,各行各业,不分男女,不分老幼,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神州大地到处涌动着爱的暖流。全国人民的目光始终盯着灾区。献血站旁,人们踊跃献血;捐助点前,人们排起长龙。从企业家的上亿捐款到拾荒老人的百元零钱,从明星的十万百万到学龄前儿童的几元几角,表达的是同一份爱心,传递的是同一种深情。中宣部等七部委联合主办的“爱的奉献――2008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宣传文化界最大的一次募捐活动,现场共募得善款15.14亿元。灾难无情,爱心无限。募捐活动在全球华人中展开。港澳台社会各界人士和团体慷慨解囊,海外二百余华媒联合发起“炎黄儿女情系四川地震灾区”活动,华侨华人心系祖国,情系灾区,随着大量的款物运往灾区,更有无限的爱心传递给灾区人民。无数观众和海外华侨华人通过网络、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真情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崇敬和关爱。无数撼人心魄、感人肺腑的场景,展现了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把中华民族各方面的力量紧紧地联结起来,凝聚成一座冲不垮的钢铁长城。

多难兴邦。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抗震救灾,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又一次洗礼,是对我们民族团结的又一次检验,是我们民族力量的又一次凝聚。正是因为有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才战胜了1998年夏肆意泛滥的特大洪灾,战胜了2003年春来势汹汹的“非典”疫情,战胜了2008年初铺天盖地的冰雪灾害。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大发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发扬,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自强不息、团结奋斗、万众一心、和衷共济、以人为本、珍惜生命的抗震救灾精神,是我们战胜困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和源泉。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就一定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撑,从而以必胜的信心从容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