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壮歌

2008-06-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单三娅 李韵 我有话说

抗震救灾特稿

灾难阻挡不
了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脚步。连日来,川、陕、甘、渝等地震灾区的广大干部群众正以饱满的热情,坚持抗震救灾,努力恢复工农业生产,抓紧时间以最快的速度铲平废墟,重建家园。

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破坏程度之惨重,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在世界历史上罕见。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打了一场全民动员的抗震救灾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的无畏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图强精神,谱写了一曲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壮歌。

民族精神张扬以人为本

汶川、茂县、映秀、北川、汉旺……这些过去不为外界所知的重灾区的县市乡镇,一时间因为数百万骨肉同胞的命运而成为牵动每个中国人心的地方。

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四次召开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跋山涉水奔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又到浙江、河北等地视察急需的救灾物资的生产情况。温家宝总理三赴灾区指挥抢险安置等工作。党中央斩钉截铁地发出命令: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

2008年5月19日至21日被定为全国哀悼日,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每一位公民,举国同悼,向在汶川大地震中所有死难同胞默哀。每一个普通人的尊严和价值都得到了尊重。

生命无价,重于泰山。“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源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源于“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性质,在此次抗震救灾斗争中,再一次被突出地展现出来。

它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被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消防官兵、医务工作者、搜救队员、基层干部、学校教师,被所有人拼死忘我地实践着。几十人上百人付出100多小时,只为了搜救一个普通生命;亿万人每时每刻地牵挂,只希望成全一个普通家庭。温家宝爷爷鼓励她“挺住”的王佳淇的命运,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弦;东汽中学舍命护住四个孩子的谭千秋老师的事迹,触动着无数家庭的神经。

人们深情地呼唤:

“生死不离/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你的呼喊就刻在我的血液里

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消息/相信生命不息/我看不到你/你却牵挂在我心里/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搭起双手筑成你回家的路基。”

民族精神凝聚爱国热情

汶川大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地质结构复杂的西南山区,救援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这是对全体中国人生存意志和集体意识的严峻考验。国难当头,中华民族筑起万众一心的长城。无分地域,无分职业,无分老幼,在大灾大难面前,所有人的身份都是“中国人”。中华儿女挽起臂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汶川挺住”、“四川加油”、“中国万岁”,是这段时间人们相互鼓励说得最多的话。

这一幕我们不会忘记:当都江堰小学三年级的许中政和同学们被压在废墟底下时,在黑暗与死亡的恐怖中,这些9岁的孩子们,唱着国歌,互相激励着,共同度过了28个小时的生命等待。在震后,当我们来到映秀中学时,在一切都已毁坏殆尽的废墟上,唯有五星红旗,高耸直立,随风飘动。

国歌、国旗,是亲爱的祖国赋予我们以坚强。在我们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每一个时代,都不可避免地经受过各种考验:水灾、旱灾、雪灾、火灾、瘟疫、地质灾害,包括战争,一次次袭来。但是,热爱生活的中华儿女,一次次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一次次战胜灾难;一次次加深了对这块土地的认识,一次次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从治河而兴的黄河文明,到近代中国浴血重生,从3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到1998年抗洪抢险,从2003年抗击非典,到今年年初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正是一次次灾难忧患的严峻考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我们历经磨难走到改革开放的今天,综合国力空前增强,改革成果惠及13亿人民,全社会的公民意识空前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空前提高。

当CNN记者对陈家坝村支书父母妻儿全部身亡仍然在忘我工作的事迹进行报道之后,美国网友说:这些人民没有抱怨,只是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救济工作,……还能在世界上别的地方找到这样的13亿人么?

是啊,这是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们怎能不对她像母亲一样呵护?这是一片铸就我们的土地,我们怎能不对她报之以热血?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我们怎能不为之共同奋斗?!

中国,这个名字,比任何时候都使我们备感亲切!倍加自豪!

民族精神激发共担决心

在灾区,一幅巨大的标语直摄人心:一点很少的关心,乘以13亿,就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

党中央提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全国人民发扬团结互助、同舟共济的民族传统。可以说,在大地震灾难来临时,是13亿颗心传递着力量,是13亿双臂膀扛住了危难,是13亿人用集体智慧和力量,赢得了这场艰巨的抗震救灾斗争的阶段性胜利。

“一切为了灾区,全力支援灾区”。全国人民视国事为家事,掀起了募捐风暴。企业家、明星、市民、工人、农民,无不踊跃奉献,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每一个捐款箱前,每一辆献血车前,人们排起长龙,向灾区传递着爱与坚强。捐款数直线上升,日日刷新。整个华夏大地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来到灾区。即将结婚的武警战士江泳进入与外界失去联系的茂县,未婚妻也当了志愿者紧随其后,两人各自忙碌难以见面,终于有一天二人擦肩而过,烟尘中,江泳对未婚妻行军礼,未婚妻高喊:“记住我永远是你的新娘!”

在灾区,你会真切感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与温暖。人们像熟人一样互致慰问,互助互让,像家人一样互相关心,互相照顾。

在世界各地,海外华人华侨慷慨解囊,通过多种形式支援声援灾区同胞。他们人在海外,愈加感到“血浓于水”的亲情。

共赴国难、共克时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感动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国人在面临灾难时所显现的民族精神,是赈灾过程中不同的角色所写下的一个个有关人的故事,这些故事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外国媒体认为这是一个奇迹,他们说:“自从5・12地震发生的那一瞬间开始,所有的中国人空前地团结了起来。”其实,这个“奇迹”在我们民族历史上屡屡发生过。中华民族正是靠了这样坚强的团结,才一次次从艰难困苦中走了过来,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机。

民族精神铸就自强信念

我们可敬的灾区人民,他们是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赢得世人的感动和帮助的。

北川幼儿园的小杨帆,对救她出来的解放军战士说:“叔叔,我不哭,从被压着起我就没哭过。”五六岁的孩子,就懂得了坚强。

都江堰龙池镇南岳村青年共产党员唐海,在自己生日那天失去了四个月大的女儿,他组织村民在废墟里寻找幸存者时,人们发现他满脸泪水,原来他的女儿当天下葬。他说:“娃娃已经不在了,废墟下还有活人,死人救不转来,我们救活人。”在危难中他填补上已经去世的村支书的位置,成为村民的带头人。

大灾之后,灾区群众没有等靠要,他们掩埋了亲人的遗体,擦干眼中的泪水,又开始了自救自助。

眉山市在地震中损失巨大,地震当晚,市委、市政府就作出生产自救的决定,提出:坚持自救为主,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渡过难关。他们说:“比起汶川、绵阳、德阳、都江堰、彭州等地,我们受灾不是最严重的。不给中央和省里添负担,就是对重灾区的支持!”眉山东坡区复兴乡山祠村收到国家下发的3000元救灾款后,村支书不仅没有发出一分钱,反而收到了全村3772元捐款。眉山市在自救的同时,还接收了来自绵阳、德阳的伤员1000多人,并派出2000多人赶赴重灾区救灾。

在地震灾区的帐篷学校的黑板上,胡锦涛总书记为师生们写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十六个大字。这是我们党在灾难面前的又一次号召和宣言,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定地坚持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

对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八个大字,中国人并不陌生。当年,我们正是凭着这种精神,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了新中国;我们又是凭着这种精神,打破了敌对势力的经济和技术封锁。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经济体,但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个渗透在我们民族骨髓里的基因,依然在一代代地延续着,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多难兴邦”,温家宝总理在灾区学生课堂的黑板上写下的这四个字,语重心长,极富哲理。与其说汶川大地震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一场灾难,毋宁说它是对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的一次考验。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我们“宁可看成是天将降大任于斯国之征兆”。

多难兴邦健精神。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灾难,但我们从来没有低头没有屈服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灾难转化为我们的精神财富,灾难铸就了我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伟大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磨难只能使我们精神上更加富有,肌体上更加强壮,思想上更加成熟,脚步走得更加稳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