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得力指挥 及时营救

2008-06-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余长安 贾宇 我有话说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把处于地震中心重灾区的汶川县映秀镇变成一片废墟。地震发生后20多分钟,正在映秀镇检查工作的汶川县委常委、副县长张云安就组织成立了“临时抗震救灾小组”。就是这个救灾小组的得力指挥和营救,使得2000余名幸存的群众安全转移,近600名群众被及时从废墟中救出。

后20分钟临时救灾小组成立

那天,张云安正同州旅游局检查组在映秀、漩口两镇进行旅游综合执法检查。下午两点多,一行15人从漩口镇到达映秀镇。

那一刻,地动山摇。张云安跌跌撞撞从垮塌的街道跑到一处空地,下意识地摸出手机准备报警,然而,已没有信号。“赶快组织救人!”“大家搞快点去疏散群众!”张云安拼命喊叫着清点从灰尘中跑出来的检查组一行,15人一个不少,这就是后来映秀镇组织自救的主要干部力量。

意识到发生大地震后,作为在震中唯一的汶川县级领导干部,张云安感受到了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开始在一片混乱中组织救援。

震后20分钟,一个由阿坝州政府副秘书长杜骁任组长、张云安和镇长蒋青林任副组长的“临时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在马路上成立。他们大声招呼着逃生群众往地势开阔的球场坝跑,并顺路在废墟中救出了几名受伤群众。

这时,在球场坝已聚集了惊魂未定的上千人。加上5名政府工作人员和2名民警,一个22人的“临时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又分成6个工作小组――抢险救援组、疏散组、医疗组、伤亡调查组、后勤保障组和秩序维护组。6个工作小组开始围绕各自分工分头展开工作,并迅速组织18岁以上、45岁以下的青壮年参与救援。

“学校、医院、宾馆人员集中,先去这些地方看看!”镇里的映秀小学和漩口中学牵挂着张云安的心。他带着一支青壮年救援队首先往映秀小学跑去。一到学校,张云安被惊得目瞪口呆:这个有着470多名师生的学校一片狼藉,情况万分紧急!“快,大家快搬砖头救人!”他大步冲到还在掉砖头的教学楼废墟前,组织群众搬开砖块救人。没有工具,就用手刨。砖头一块块搬离,一个个埋在废墟下的鲜活生命被及时救出,越来越多的孩子被从死神手中抢夺了回来。

后来,镇上仅有的两台起重机开进学校,大大加快了营救进度。当天下午,这片废墟上共救出约100名学生。

整整一个下午,张云安都在马不停蹄地跑来跑去组织施救。仅在中学与小学间就跑了不下10趟。让他备感欣慰的是,自己的路没有白跑――在他的积极组织下,青壮年救援队当天下午就救出了300多人。“他来来回回至少跑了二三十公里的路。”回忆起当天的情形,镇长蒋青林感慨地说。

连夜安全转移两千幸存群众

地震造成映秀与外界所有联系中断。张云安与杜骁、蒋青林商量后,分片给群众做思想工作,稳定大家的情绪。同时,组织人员搜集药品、粮食、饮用水,找到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资,并清点幸存人数。这些收集起来的食品、饮用水,主要满足伤员、老人和儿童,连临时救灾小组的人员也不准随便吃喝。

当天晚上大雨倾盆。张云安最担心的是,地震后山体滑坡阻断了河水,使得岷江和渔子溪断流,如果雨水越积越多,一旦冲垮发洪水,全镇都可能遭殃。他和杜骁立即调度人员进行24小时巡逻,严密监视岷江与渔子溪的水位。

为防止洪水造成更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张云安连夜分点安置群众。首先是学生,把他们全部转移到数百米高的渔子溪村;然后在映秀湾电厂家属区及镇政府、枫香树药厂的平坝上安置群众。在用彩条布、汽车篷布搭成的帐篷里,大家度过了惊恐的一夜。“新安置点地势高,如果真发生洪水,也不会死人。”当时清点,幸存者有2000多人。第二天,救援人员又搜救出200多名学生及群众,两天共救出近600人。

由于10多天没洗头洗澡,张云安头发都结成了饼状,用手梳头,手指根本插不进去。他是在地震5天后才知道家里情况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