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灾难后“代理”父母如何有效帮助孩子

2008-06-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跃儿 我有话说

新华社记者黄?摄选自新华出版社《中国汶川抗震救灾纪实》

那些在灾难中成为孤儿的高年龄段的孩子可以用语言沟通,使他们相信

将来的生活没有问题,父母在天之灵会在他们身边伴随他们成长,逐步使他们与养父母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所以能积极配合养父母建立良好关系的愿望。养父母只要给他们思念亲生父母的自由,并使他们投入到感兴趣的事情中,在做这些事时养父母通过对他们所做的事情的帮助,传达自己对孩子真诚的爱,就会唤起他们对养父母的爱,并能真实地面对失去父母的处境,建立起对养父母的感情。无论在何种帮助中,注意避免由于同情和怜悯过于宠爱所造成的软弱和不良习惯,也不要过急地纠正他们不符合养父母价值观的行为。收养孩子的父母还要注意做好社区内其他人的工作,不要追问孩子有关他的家庭和亲生父母的情况,如果孩子有机会自愿地给某人去讲,听者与孩子分享即可。如果孩子在讲述时比较忧伤,可以把孩子揽在怀里,想一些能引起孩子快乐回忆的事情,缅怀逝者有时可以是他们生前做过的幽默的事情。实际上哭和笑都是自然的,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引领孩子由负面情绪走向正面情绪对孩子是非常有意义的。

对于那些10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养父母和幸存的一方父亲(母亲)要注意学会辨认孩子由思念带来的不正常象征性行为,比如不与其他人进行情感互动,经常到同一个地方去等待自己去世的亲人等。在这种情况下,成人可以跟孩子一起等他的亲人,使孩子把成人当成他的知己,等孩子接纳了这个成人就可以用玩偶或橡皮泥做小动物等在孩子面前演情景故事,讲一些好玩的能完全吸引孩子的故事,然后就可以用小动物做主角,来讲小动物跟着养父养母快乐生活的故事,使孩子对自己的情况有所认识,从而对新的养育人产生信心,并主动地与他们进行情感沟通。如果孩子能扑到讲故事人的怀里大哭,是最好的情况,这时成人可以坐下,把孩子抱在怀里让他(她)哭个够。孩子哭时,成人先不要说话,等快哭完时,成人可以共情,如“你特别想念(亲人的称谓等)我也想念他,所有人在失去亲人后都会很伤心的,但我会像你的爸爸妈妈一样爱你。”接下来可以描述将来的生活,待孩子不哭了自己离开成人怀抱时,成人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如“现在我们去整理你的房间,准备书包明天上学”,“现在我们去买一点菜,你帮我做饭”等分享生活的建议,接下来就可以像养育自己的孩子一样进行正常的生活养育。

还可能有几种忧伤而造成的象征性行为,如从来不哭,反而非常“快乐”地配合健在的父(母)亲以及养父母的情感建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成人要仔细观察孩子,看孩子是否在私下里独自面对悲伤和思念,并隐藏这一感情,这会使孩子将伤痛留的时间更久。在这种情况下,成人要想办法逐渐将社交礼仪变成真诚的情感。当孩子与照顾他的人无话不谈时,成人就能摸到孩子的心理,对他进行恰当的帮助,千万不能在对孩子茫然无知的情况下胡乱暗示孩子,如要坚强,要有信心,这会使孩子认为自己对亲人的思念是不正当的感情,或者对孩子说:哭吧,哭出来就好了,使孩子非常疑惑自己为什么不哭,而感觉到自责,所以要以孩子的状态为准,去帮助孩子,而不能以帮助者的想法为准去帮助孩子,更不要一批一批的人轮换去安慰孩子,这样使孩子感觉到自己成为世界同情的中心,一旦没有人再这样关心了,就感到非常失落,所以能够长期跟孩子呆在一起的人对孩子进行帮助是最合适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的表现似乎像没有失去父母或已失去的一方(父亲或母亲)还健在,每天高兴地做着他以前做的所有的事情,会高兴地与失去的亲人再见,并跟他们说话。这也是儿童不接受亲人已经失去的表现。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等孩子身体恢复一段时间并接纳了新的养育人后带孩子去给亲人扫墓,之后送给孩子一个宠物,如小猫小狗,让孩子去照顾小动物,身边的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来解决关于小动物的养育中出现的问题,这可以使孩子建立了对将要养育他的成人的信任感,这时可以将失去的亲人的照片和遗物挑出一两件送给孩子,其他的处理掉,这种情况下,孩子虽然会难过一段时间,但孩子会重新依恋新的养育人,否则孩子会继续依恋想象的已经失去的依恋对象,不会真诚接受现在的养育人。

以上的方式都是针对4岁以上的儿童,4岁以下的儿童只要新的养育人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和信任,几个月后他们自然地会依恋养育人,不必对他们进行特殊的心理治疗,只用游戏等方法去除地震惊吓即可。自此像以往一样正常生活。

李跃儿,教育部“十五”规划“家园共育365”重点科研课题组专家组成员,《父母》杂志教育答疑专家。其《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最近由广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在书中,她用明确而生动的语言解读了孩子的幸福观,通过190多个生活和教学中的故事,演绎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为父母、老师和孩子快乐交流建立了一个合乎人性和理性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愿意与教育者配合。它能让教师和家长轻松掌握关于爱的灵魂、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出路、教育的方法等心法与技巧,改善同孩子的关系,达成美妙的沟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