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红军”后人

2008-06-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赴四川灾区记者单三娅 我有话说

与巨石和陡山摩擦而过,我们来到大山环绕中的映秀。这个诗意的镇名,因为汶川大地震而蜚声于世。

20余天过去,曾经的惨剧,已被各路救援安置人马井然有序的工作所代替。叶挺铁军团、红军师、华益慰医疗队,来自科技部、广东防疫站的专业人员,还有当地干部,都在为受灾群众忙碌着。

下午晚些时候,

由于马上就要开始爆破危楼了,镇中不许通行,人们开始分散到周边地区。我们来到一个小山坡上,站在一堵墙边,等待着即将发生的一切。

这时,坐在旁边土台上的两位年轻军人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其中一位手里拿着本书。从书上的图片可以看出,那是一本介绍世界古迹的书。我问,你看的什么书?他合上书把封面示我,叫《世界地理100问》。我问,哪来的?他说,捡的。他有些羞涩,尽管胡子已经多日没刮,还是显得很文静。他是驻渝某红军师炮兵团的连指导员,毕业于南京炮兵学院。旁边的一位脸黑,牙白,也有些腼腆,是班长,贵州毕节人。我问起前几天执行任务的情况,他们说,三四天里只睡了10个小时。“一定困吧?”“因为山上无路,随时有坠崖危险,身上还有负重,所以全部精力都转移到安全上去,已经不知道困了。”

我问,如果再有余震,站在这堵墙边有危险吗?他们笑答,一辈子的苦都吃了,什么也不怕了。

他们军装的袖标上,绣着“1927-”的字样――与“红军”相联,使我顿生敬意。

我问他们家里情况,他们回答说:来灾区执行任务,不敢电话跟家里联系,因为不知对家人说什么,可又怕父母着急。当得知我们愿意代寄他们在灾区的照片时,看得出他们激动得快要哭出来了。不经意间,时间过得很快。爆破因为安全起见一直未能实施。

临别,他们突然站起来立正、致军礼。我心底涌起一阵感动。

正在看书的指导员,他叫周兴江。本报赴四川灾区记者单三娅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