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坚不可摧的“保障线”

2008-06-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白英 我有话说

汶川大地震灾害,考验着中国民政。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国,各级民政干部团结一心,不畏艰险,用自己的忠诚和血汗,抢救群众的生命,重振生活的希望,构筑了一条震不垮的人民生命财产“保障线”。

救援,在分秒之间

5月12日,北京。大地震袭来,民政部部长李学举立即中断部务会议,迅速传达胡锦涛总书记指示精神,并随温家宝总理飞赴灾区。民政部紧急动员,立即启动国家应急救灾响应,近百名骨干抽了出来,24小时值班。

12日16时,民政部向四川调拨5000顶帐篷。21时,再增加45650顶,同时商总参作战部向四川汶川县空投棉大衣、棉被、食品等。13日凌晨,又调运帐篷10600顶,棉被5万床。13日,39130顶帐篷运往四川灾区;3500顶帐篷运抵甘肃灾区。14日,紧急采购程序启动,向厂商采购帐篷、手摇式照明灯、衣裤、棉被、毛巾被、简易厕所,以边生产边发运方式,向灾区抢运。民政部调拨援助的救灾帐篷增加到10万顶。

地震当天,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向地震灾区紧急下拨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应急资金2亿元。之后,又陆续向灾区下拨中央应急救灾资金10.2亿元、中央生活救助专项资金30亿元和自然灾害灾后重建补助资金300亿元,对灾区困难群众每人每天发放10元钱、1斤粮,连续发放3个月……

5月12日,四川。大地震降临,民政厅所有在外出差的领导干部当即全部返回成都。当日晚,厅长黄明全带领四个工作组,分赴灾情最重的绵阳、阿坝、德阳、都江堰。民政干部进入绵竹市汉旺镇和遵道镇。“到达绵竹市时已经是凌晨两三点钟了,眼前所看到的几乎是一片废墟。当地停电,大家用汽车灯和手电筒充当电源,抢救伤员,条件十分艰苦。”民政厅机关党委书记张家玉如是说。

地震那天,北川县民政局25位职工中有16人被埋在坍塌的办公楼废墟下。下午5时,其他9位同志赶回,副局长王洪发含泪带领大家投入救灾。他们的办公地点就在北川中学附近,可是王洪发却没有时间打听自己儿子的消息。其他8名民政局职工也多有家人失踪,而他们却不分昼夜地奔跑在收集灾情信息,调运救灾物资的路上。

“去求援,想尽一切办法筹集大米,找些帐篷,就是借粮也要让受灾群众喝口热粥”。这是什邡市民政局长曾祥华给救济科长下的死命令。灾害发生3小时后,上千群众从重灾区涌入什邡城区。当晚18时30分,民政局建立了接待站,很快组建了5个临时伙食团,24小时为灾民提供稀粥。刚从山上避灾下来的周厚群手捧热粥感激地说:“没有想到,政府想得这么周到!”

至5月14日18时,四川省民政厅会同省财政厅已下拨中央、省救灾应急资金2.05亿元,紧急调运救灾专用帐篷1.35万顶、棉衣被13.8万件(床)。将近100吨的食品、饮用水分别送往灾区。4160个民政救助站点,为受灾群众提供着棉衣、棉被、饮用水、救灾帐篷和医疗救助。

与此同时,全国民政部门紧急行动,全力保障赶赴灾区途中的救灾部队、武警官兵和抢险人员的饮食供应,协调调运帐篷等救灾物资,采购饼干、饮用水、火腿肠等受灾群众急需食品。

捐赠,因他们而圣洁

“一切为了灾区,全力支援灾区”。短短数日,数百万吨的食品、药品、帐篷、机械等救灾物资从四面八方运抵灾区,社会各界的爱心捐款也达到了几百亿元。其中,民政部接收到账捐款26.24亿元。怎么发、怎么用?

26.24亿元,一个不小的数目,从部长到职工,每个人心里都沉甸甸的。为让每一分钱都用到救灾前线,5月13日民政部在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向地震灾区捐赠工作的通知》之时,就作出决定所有捐款必须全部用于四川、甘肃、陕西等受灾较重的地区,任何接收机构一律不得从捐款中开支任何工作性费用,更不允许将此次救灾接受的资金留做原始资金。《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生活类物资分配办法》和《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办法》及时出台,对救灾生活类物资分配、发放和使用的原则、程序、制度、监督等作出明确规定。

在绵竹,民政局的家属各自投亲靠友,局里经手的8000顶帐篷,民政局干部包括退休、离休的18位老同志在内无一领取。

在都江堰市抗震救灾物资调配中心,来自全国各地运送捐赠物资的车辆络绎不绝,而救灾物品的登记、发放、贮存却分布有序。“各地捐来的救灾物资我们都是严格登记造册、流水作业,最多存两三天,尽可能迅速地送到受灾群众的手里。”正在忙碌的一位负责人说。

震后的北川县白坭乡,至县城的公路全部中断,通信不畅,物资严重短缺,乡政府对社区内全部经销物品进行登记,集中征用,实行限价限量供应,确保了受灾群众的口粮和当地物价稳定。对发放的物资坚持登记造册,老人、小孩、妇女优先领取,杜绝了优亲厚友。“政府发给我们的大米、火腿肠、方便面、饼干等生活必需品和补贴金,发放时我们都有登记,我们都是一个村的,相互十分了解,不会谁多谁少,都是按照每人每天1斤粮、10元钱的标准发的。我们村发到每个村组的款物都有明细账目。”一位村民这样说。

生活,正重新开始

恢复重建,民政成为受灾群众的主心骨。全国民政系统紧急行动,动员一切力量,克服各种困难,为灾区筹集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河北、河南、辽宁、安徽、湖南、广西、海南等省(自治区)民政厅长带队亲赴受灾乡镇了解受灾群众需求,组织大量物资送达灾区。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民政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汶川大地震四川省“三孤”人员救助安置意见》,明确“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就近为主、异地为辅”的原则;确定临时安置与长期安置相结合,按照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办法,为“三孤”人员提供了较全面的安置渠道。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使受灾群众由集体供餐转变为以家庭为单元的货币化补助。对遇难人员家庭和因灾导致伤残的家庭,区别不同情况给予特殊照顾。

5月20日,民政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六省对口支援四川的德阳、广元、绵阳、雅安、阿坝。5月22日,再次下达紧急通知,将6省支援定为由北京等21个省市区对口支持四川省的一个重灾县以及甘肃、陕西灾区,包括提供受灾群众的临时住所――帐篷、活动板房、过渡简易房以及灾区急需的棉被、衣物、食品、饮用水以及灶具、床等。

为保障受灾群众安居,民政部紧急采购急需物品,与75家企业签订生产帐篷合同,如今每天可保证3万余顶帐篷发往灾区。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生产的100万套活动板房也正由全国各地陆续发往灾区,有的已在灾区搭建并形成规模。

6月3日,经民政部协调,第一批外省市援川的民政干部抵达成都,在掌握地震灾情和抗震救灾工作情况后,接受任务,奔赴什邡、北川、汶川等重灾县,协助当地的民政干部安排灾民生活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千百位民政人,用自己的工作,恢复着人们生活的信心。新的生活,已经开始。

照片说明:6月12日,安徽支援四川地震灾区首批大米发往灾区。当日,按照民政部统一部署,安徽向四川成都、阿坝、德阳等灾区输送2700吨救灾大米和5000床棉被。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