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简谈大学精神

2008-06-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政文 我有话说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在长期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并为师生所认同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自我意识。它是反映大学历史传统、文化品位、特征风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既体现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宗旨、校园文化,又体现师生的共同理想、信念和追求。

大学精神同大学与生俱来,是其

内在规定性的体现。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将大学从中世纪教会的附庸下解放出来,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得以诞生。正是从那时起,倡导平等、大胆怀疑的人文主义和追求真理、尊重理性的科学主义精神便伴随着文艺复兴的启蒙,深深植根于以传播知识、探究学问、传扬文化为使命的大学核心价值之中。大学精神与启蒙精神的内涵一致性充分说明,大学精神是现代化过程中人的自我觉醒的产物,是文化启蒙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必然。

中国现代大学精神是伴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引入而萌生和发展形成的。1898年,中国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的成立就是国人在变法维新、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在睁眼看世界的震惊中做出的知耻后勇、救亡图存的自觉选择。“五四”运动是中国人追求民主自由精神的直接表达,它将“德先生”和“赛先生”馈赠给中国大学,使其成为大学精神最可宝贵的财富与核心内涵。1917年蔡元培先生对北京大学进行改制,首先确定了大学作为学术机构的属性,规定大学以研究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人才为使命;明确了“学”与“术”的分离,使大学区别于专门学院;同时奠定了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精神,至此中国大学精神得以基本确立。中国大学精神在中国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但直接推动了大学自身的改造与进步,更催动和激励了一代代大学人为民族独立、国家建设和改革发展贡献力量。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大学精神尤其是人文精神和科学意识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和巨大成就的贡献可谓功不可没。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当人们需要更加自觉的文化意识和理性的精神选择时,我们更应加强大学精神的建设与涵养,强调大学精神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引领性作用。大学精神除了具有展现大学自身生命力、核心竞争力,凝聚激励广大师生拼搏奋进的价值功能外,还葆有一份特别的独立与批判意识,它能够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种种思潮进行客观判断、理性反思和价值重构,从而实现对整个社会的引领作用。

塑造、凝练与涵养一所大学的精神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在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与时俱进的理念,根据具体学校的实际特点和发展阶段结合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目标定位来确立各自的大学精神。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稳定不变的,而是在历史传统和当代语境中经由历届师生世代累积、共同建构、不断创新而形成的动态精神资源,它既反映国家、民族和本校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应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响应当代社会的现实需求,兼具厚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感,是历史传承和与时俱进的有机统一;大学精神不是千人一面、僵化统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建立在教育本质和办学规律等普遍共性基础上又自成风格、独树一帜的个性表达,它既要有“科学、人文、自由、批判、独立、创新”等所有大学普泛性的精神内涵,更要突出不同历史背景、地域环境、发展历程、社会文化条件下每所大学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价值定位,它应是普遍追求和独特个性的有机统一;大学精神不是异域学说、西方模式的简单翻版,而是在党的高等教育指导思想和普遍价值指引下贴近本土、面向社会、具体可行的自觉自愿的选择,它既要有展望未来、胸怀全球的宽广视野,也要有脚踏实地、关切民众的人本情怀,它应是全球化背景下放眼世界和立足本土的有机统一。只有这样,既有精神共同性,又具精神个性的当代中国大学才能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立心明志、凝聚感召和辐射引导的使命,坚定大学的自我意识,推动自身和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多年来,黑龙江大学守望“禀承传统、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大学精神主旨,自延安建校起就以不忘忧国的责任心和济世兴邦的使命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黑大人。他们把为党为国的崇高理想化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投身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祖国建设的伟大历史洪流中,创造出永不磨灭的丰功伟绩。新时期,特别是一九九八年以来,黑龙江大学在这一精神主旨的统领下,牢牢把握住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机遇,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牢固树立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和质量意识,励精图治、加快发展,实现了立足中国高等教育主流的历史性跨越。如今,黑龙江大学精神正召唤和激励着意气风发、满怀豪情的黑大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教学、科研、学科三位一体”的内涵发展模式,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服务社会为轴心,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努力增强学校的学术创新力与核心竞争力,全面完善特色鲜明的个性化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倾力打造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文化校园。

诚如汤用彤先生在1940年致时任北大校长胡适的信中所言:“大学之大,在于精神之大,大学精神之于大学,犹如人之灵魂之于身体。”人不可一日无魂,大学亦不可一时无精神。尤为重要的是,大学精神不仅是一所大学的力量源泉和精神象征,更是国家愿景、民族传承、社会意识和本土文化的融合体,是时代精神的表征和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关乎大学自身的前途和命运,更关乎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的兴盛。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精神的培育,在治校理念中凝炼大学精神,在教学科研中提升大学精神,在校园文化中彰显大学精神,在科学发展中创新大学精神,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响应时代召唤,塑造理念先进、个性鲜明的大学精神。(作者系黑龙江大学校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