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王波营救同伴永不退缩

2008-06-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余长安 贾宇 我有话说

王波是绵竹市东汽中学高一的学生。地震那天,王波和同学们正在试验楼音乐教室上课。突然间,教室剧烈晃动起来,讲台上的电脑显示器狠狠摔落在地上。“地震到来时要快速切断电源”,镇定的王波想起了在书本上

看到的知识,他赶忙大步跨过斜倚的桌凳,冲到墙边拔下电源。随后,他又用力掰开由于挤压变形的门,组织同学快速撤离。直到最后一名同学离开后,王波才跑了出去。

挺拔的教学楼瘫塌成支离破碎的废墟,哭喊声和求救声从瓦砾中传来。救人要紧!王波甩开脚板跑向废墟。没有任何工具,王波就用手当工具,拼命地刨挖粗硬的砖石,半个小时过去了,一名女生成功获救。

一鼓作气,王波决定继续向废墟深处“掘进”,凭借的依然是那双伤痕累累的手。不久后,王波打开了一个仅能容一人进入的小洞,他艰难地钻进洞里搬移出石块,而此刻的废墟已在频繁余震的冲击下岌岌可危,巨大的危险在王波身边徘徊。在废墟里,王波找到了一个女孩,她的手脚被钢筋泥板压住,流着眼泪痛苦地呻吟。王波赶紧将压住女孩的石块搬开,并细心地为女孩清理脸上的灰渣和尘土。之后,王波让女孩的头靠在自己身上,小心翼翼地把她拖出了废墟。再一次进入废墟的王波,又发现了一个同学。为避免同学被砸伤,王波就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同学上方,还脱下上衣小心地包裹住她的头,已经疲惫不堪的王波没有放弃,而是咬着牙将挡路的砖石搬开,把同学带到了安全的地方。

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又一次次钻进废墟,勇敢的王波义无反顾。天渐渐暗了下来,忙碌了几个小时的王波又来到坍塌的教学楼的另一侧。他发现一个男生正在废墟下挣扎,他的身体和双腿被死死压住。王波一边安慰、鼓励同学,一边喊人帮助营救。在王波等人的努力下,男生重获新生。

之后的几天,王波一直在学校全身心地抢救同伴,手掌磨肿了,手臂被划出道道血口,鞋子也被钢筋扎破,平时懂事的王波这次却忘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记向家人报一声平安。地震后,王波的父母曾赶到学校找他,可是他们并没认出那个满身泥土、累得不成样子的孩子正是王波。5月15日,心急如焚的父母终于在学校的废墟边找到了王波,一家人喜极而泣。(照片为新华社发)

  •   平山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于平凡之中,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详细】

      《英歌》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它可能引发热议,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商业上取得成功,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详细】

  •   作为历经千百年积淀且传承至今的民族美德,孝亲敬老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突出优势,也是将人口老龄化世纪挑战转化为新发展机遇的有利条件。【详细】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举起我们党的文化旗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与光明网联合推出“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党校公开课第十四季)专题视频。【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