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泰“街头政治”挑战民选政府

2008-06-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曼谷记者李腾 我有话说
自5月25日以来,曾推动2006年军事政变的“人民民主联盟”再次登上泰国政治舞台,并连续组织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游行。6月17日,“人民民主联盟”(以下简称民盟)宣布,该组织将在6月20日把集会地点转移至总理府周边。民盟这一决定
引起泰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总理沙玛18日紧急召集陆军司令和警察总监开会,研究防止民盟包围并冲击总理府的措施。会后警察总监帕查拉瓦表示,警方只允许民盟在现在的马卡宛桥举行集会,并将尽一切努力阻止民盟包围总理府。泰国总理府发言人今天在措辞异常严厉的讲话中表示:民盟正在成为政变者或叛国者,总理府是国家民主和行政的象征,民盟包围总理府、强占总理府的行为,无异于政变;民盟可以在任何地方游行,但决不能包围总理府。

民盟将6月20日定为“决战日”,这一天他们将组织大批民众包围总理府。民盟这一决定使泰国政局骤然紧张,民盟与警察对抗并可能引发的流血冲突,将直接影响泰国政治稳定。为了缓解目前的紧张气氛,泰国总理沙玛今天再次表示:政府保证不会使用暴力镇压示威游行,也不会动用军队和国内安全部队,只会调动警察维持秩序。此外,泰国警方已经紧急调动3000名警力保卫总理府,防止民盟冲击并强占总理府。

从2006年1月起,媒体人林明达发动组织了以反对前总理他信和推翻政府为目标的大规模示威游行。后来随着詹龙、素里亚塞和颂萨等活动分子的加入,示威游行组织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民盟。民盟在2006年曾盛极一时,号召力极强,吸引了近十万名群众参与其中,并成为引发政变、推翻他信政府的一支重要力量。

民盟领导人颂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盟之所以“重出江湖”,最主要的原因是2006年9月19日政变未能根除他信势力。尽管前泰爱泰党的111名执委被判禁止参政5年,但他信在幕后操纵的人民力量党仍然赢得大选,他信重返泰国并依然逍遥法外。颂萨表示,民盟现阶段的目标是要求总理辞职,现政府解散;终极目标与2006年一致,即彻底根除他信集团的政治势力,并让他信接受公正的司法审判。他信实力一日不被根除,民盟就将继续示威游行。

人民力量党的一位执委向本报记者解释说,泰国政府之所以没有对民盟的抗议活动采取任何阻止行动,其主要原因有:1.政变之后制订的新宪法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民选政府的行政权力,政府受到多方的限制和约束;2.如果政府打击民盟造成政局不稳,已经疲软的泰国经济将跌入低谷;3.泰国非政府组织数量庞大、极其活跃,给政府的决策制定造成了很大压力。人民力量党认为,民盟目前组织的游行较2006年影响力已经大幅下降并缺乏群众基础。2006年由于他信向新加坡出售家族企业股权等事件的影响,民盟得到了中产阶级的强力支持。但今年民盟再次发动反他信集团、反政府的示威游行,缺乏合理性,也无法得到中产阶级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其影响力将十分有限。目前民盟的活动已经对泰国经济造成影响,股市也因此持续低迷,这已经引发了大多数民众对民盟的反感。

泰国一位著名观察家向本报记者表示,民盟组织群众冲击政府机关并造成流血冲突,是诱导泰国军方介入政局并接管泰国政府的唯一途径。这是民盟与其他反他信组织的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也是泰国政府不对民盟采取行动的根本原因。泰国政局是否稳定、沙玛政府是否能继续执政,泰国军方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军方保持中立,泰国政府继续采取克制的态度,那么民盟将逐渐势微并走向消亡。从目前情况来看,以陆军司令阿努蓬为首的军方领导人立场中立,与总理沙玛的沟通和互动频繁,军方突然发动政变并再次夺权的可能性较小。此外,泰国国王普密蓬也在日前从曼谷移居到位于华欣海滨的行宫,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王的态度。

这位观察家向本报记者表示,民盟目前的行动,是典型的“街头政治”行为。民盟占领公共场所、组织街头讨论会和演讲、搞群众性串联和围攻政府机关的行为,与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等国的“颜色革命”如出一辙。但泰国的“街头政治”与这些国家有两个明显的不同点:第一、泰国的“街头政治”没有外国力量的支持和参与;第二、泰国的“街头政治”是在威权主义之下开展的,是可以控制的。如果国王出面表态,民盟会立即停止一切活动。

东南亚威权主义之下的“街头政治”已经引起国际社会和周边国家的高度重视。在西方式民主的影响之下,东南亚的“街头政治”正在抬头,从2005年菲律宾反政府的抗议活动、2006年泰国民盟反他信的大规模示威游行、2007年缅甸爆发的僧侣游行的“袈裟革命”直至如今泰国民盟再次发动示威游行等一系列事件,无一不是西方式“街头政治”在东南亚的翻版。这种以示威游行为手段的政治斗争,都是主动向当权政府发动攻击,尽量争取军队支持,并以夺取政权为最终目的。这种看似民主但与民主背道而驰的政治斗争方式,应引起东南亚和亚洲其他国家的高度警惕。(本报曼谷6月19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