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回灾区:今夜我将安心入眠

2008-06-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我有话说

重回灾区,就像重回故乡一样。

等到再次飞临灾区上空,才知道离开灾区20多天,心却真的从未离开过,这里成了割舍不下的牵挂。离开它的每一天,我都在盼望今天的重回,看电视的时候在想,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在想,晚上做梦依然在想,真正的魂牵梦萦。

又到灾区,这次扑面而来的是生活的气息,逝者已矣,生者已经坚

强起步,生活渐入正轨。

汉旺镇又见热闹商铺

前往汉旺,与其说自己感觉很亲切还不如说是很紧张显得更真实,不知道这个几乎被夷为平地的重灾区情况现在怎么样了。

终于到了汉旺镇,道路两旁已有很多商铺开始营业,下车去买水,发现铺子里基本的生活物品虽没有一应俱全,但已相当完备,吃的用的种类还挺多,老板一家忙碌地招呼过往的路人。令人欣喜的还有一点:物价并没有涨,老板说,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们都是凭良心赚钱。

一路所见,解放军少了,老百姓少了,商铺多了,帐篷多了,活动板房多了。解放军结束了救援已经撤离,接着又有大量前来支援重建的人员驻扎下来,他们正在工地上忙碌。老百姓已经不是半个多月前流离失所的样子,大家都安顿下来了,该生产的生产,该帮忙的帮忙。路口的一台推土机正在公路旁平整空地,准备在这里安置受灾群众。忙而不乱,曾经死气沉沉的地方重新有了嘈杂人声,让人感觉特别心安。一位年长的农民朋友告诉我们,他们已经开始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该干嘛就干嘛,不能老等着政府救济,关键还是要靠自己。”

虹口的枇杷熟了

往虹口乡去的路上,居然看到有货车运送成篓的枇杷,心里顿时热热的,虹口的枇杷熟了!

到了虹口,先去看了虹口九年制学校,这个400多人的学校,大灾中有6人死亡,其余人均安全撤离。远远听见朗朗的读书声,向路过的村民一打听,才知道孩子们已经在学校原址旁边搭建的帐篷里复课多日。有老师告诉记者,附近的救援人员经常来探望孩子们,给他们带来了糖果、文具等礼物,学校食堂的厨具也是救援人员买来的,就是为了让中午留校的孩子能吃得好一点。“我们马上要搬进建好的活动板房里了,那里的条件跟我们原来的教室一模一样,到时候整个学校的学生都要复课了。”话语里满是欣喜。

走在虹口乡农村的路上,一眼所见,成熟的庄稼已经抢收完毕,乡亲们该插秧的插秧,该下地的下地。山坡上很多一度歪歪斜斜的果树都已经被扶正,挂果的果树,黄的是晚熟的枇杷,红的是樱桃,树下劳作的农民们脸上又见笑颜,我们刚从车里下来,就有热情的乡亲捧来大把的果子,非让我们尝尝不可,“记者同志,我们这果子可甜了。”尝一口,真的是甘甜无比,这味道立即让曾经在虹口乡光荣村吃的半生不熟的枇杷那酸涩的味道又回到了嘴里,想起上次离开时,一位乡亲说一定明年让我们吃到好吃的枇杷,现在才不过20天,愿望就已提前实现了,还是那句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片饱经灾难的土地上明年会长出更好的果子。

映秀袅袅炊烟起

终于再次踏上映秀这片土地。脚下踩的依旧是一个月前那条路,两边的风景已然变样:一排排活动板房取代了遍地的帐篷,映秀上空又飘起了袅袅炊烟。

朝着有烟的人家走去,记者看到了52岁的主人老李。他刚住进板房没多久,此刻正在板房外收拾东西,看起来很精神。他的妻子和几个村民正在临时搭建的灶台边洗米、洗菜。新鲜的圆白菜,洗净后,用手撕成小块,放入沸腾的热汤中。一口大铁锅,架在砖头垒成的灶上。虽简陋,但充满了生机。老李的妻子边做饭边说:“现在比一个月前不知道强了多少倍,我们对现在的状况很满意。”

做饭的地点在房子外的空地上,在他们身后,是一排排崭新的活动板房。不远处,大批的板房正在建设中。

“以前一直在帐篷里做饭,很不方便。搬到这边的活动板房后就好多了。”跟老李的妻子一起做饭的村民插话道。村民告诉记者,为了让他们早日住进板房,所有的板房都是建成一间就入住一间,而且还通了电。每四五户就有一个公用的卫生间,干净又方便。

走在一排排崭新的活动板房间,记者看到,每间板房上都写上了户主的名字,俨然一个正式的家。当记者离开时,村民正陆续回家做饭,看着袅袅升起的炊烟,仿佛已闻到了饭香。

此情此景,让我心里非常踏实,悬了这么多天的心终于放下,失眠多日之后,今夜我将安心入眠。(本报汶川映秀镇6月21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