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技抗震一面旗

2008-06-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张艳中 本报通讯员 卢遵侯 本报记者 温 我有话说

解放军理工大学专家抢险队在院长刘建永的带领下,一个多月来转战都江堰、绵阳、绵竹、崇州、青川等重灾区,在一个又一个危急时刻,他们依靠科技优势,成功实施50次排险爆破,被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称为“科技抗震的一面旗帜”。

爆破烟囱水塔:指哪儿倒哪儿

震后30%的建筑处于高

危状态,对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极大地妨碍了灾后重建。

绵竹市龙蟒化机公司水塔高30米,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直接威胁龙蟒化机公司职工宿舍楼,以及西侧的高压电线。5月23日下午解放军理工大学专家抢险队接到绵竹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请求后,迅速派爆破专家赶到现场,12小时内,完成了打孔、装药和布线等一系列准备工作。5月25日,30米高的高危水塔訇然倒地,宿舍楼及西侧的高压线安然无恙。

绵竹市肉联厂内36米高的水塔是由6根空心电杆状的立柱构成的支撑结构,在地震中受到重创,如不及时拆除将威胁群众的安全,影响企业恢复生产。专家们对这一特殊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后,提出水压爆破的全新思路。他们在四根立柱上开孔注水,将炸药埋放在水中,以水压爆破摧毁立柱、拆除水塔。6月3日上午10时,他们在我国首次运用水压爆破手段成功拆除立柱式建筑物。群众赞叹道:解放军炸水塔,指哪儿就倒哪儿!

决战唐家山:精确爆破“拦路虎”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唐家山堰塞湖险情一直是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坝前水位最高达到743.1米,蓄水量超过2.457亿立方米,成为了下游百万灾区军民头上的“悬湖”。

泄流明渠开始泄洪以后,一块位于泄流明渠下端的巨石,成为减低流速、阻滞流量的重要障碍。直到6月9日晚,泄流量一直只有每秒50立方米左右,最宽过流面也只有20米,水流很难对山体和河床实现有效冲刷扩宽河道。6月9日,教授谭雪刚和杨智旭把绳索往身上一缠,爬上巨石上勘察,几位防护人员在后方紧紧拽着。18时41分和19时56分,两次爆破声在夜色即将来临时响起。

次日清晨,人们惊讶地发现,昨天晚上还如同涓涓细流的泄洪渠,一夜之间已经变得像黄河壶口瀑布一样壮观,发出巨大的轰鸣。500立方米、1000立方米、2000立方米……滚滚波涛穿北川,过绵阳,上游水位迅速下降。

“上游势如破竹,下游波涛滚滚,两岸则是固若金汤。”葛振峰上将高度评价爆破效果。

驰援嘉陵江:两位专家“清除”万余方山石

“5・12”大地震造成嘉陵江宝成铁路109号隧道处山体大滑坡,铁路隧道被掩埋,13节油罐车被阻隧道内,引发熊熊大火,切断了宝成铁路的“咽喉”。数十万方山石压在嘉陵江上,使嘉陵江被迫截流,水位上涨20多米。

5月16日,齐世福、徐全军副教授随某部进入甘肃徽县地震灾区执行爆破任务。晚上9点30分,抵达灾区后,便立即前往现场察看险情。

汹涌的江水拍打着脚下的堤坝,绵延的宝成铁路线告急,大动脉的畅通一刻也不能耽误。两位专家心急如焚,连夜拟制爆破作业方案。5月17日,嘉陵江上游下雨,水面已接近路面。两位专家现场指导官兵实施爆破作业,正当他们准备爆破作业之时,突然滚落下一块石头,跌落弹起,将齐世福的腿砸伤。经过简单的包扎处理,齐世福仍坚持在一线指挥。

昼夜奋战,两名专家先后指导救援队成功实施5次爆破,完成万余方山石的清除。看到专家的作用大,许多部队都想请他们去作技术指导。现场救援队的领导说啥也不干:这两位专家足抵一支部队,这个时候走不得!

5月20日下午13时,一声巨响,嘉陵江被堵9天的河道炸开一个宽25米、深3米的大“缺口”,河道得到疏通。5月24日,宝成铁路恢复通车。

炸飞20吨巨石:给逝者最后的尊严

绵竹市金花镇是地震的重灾区,玄朗沟三块带来灾难的“孽石”让村民恨得咬牙切齿。专家们翻山越岭,冒着不断滚落的飞石进入玄朗沟。打孔、装药、起爆,专家干净利落地爆破炸碎横在道路中央、堵塞桥涵的巨石,打通道路,疏通水道。

有一天专家们被当地领导和群众带到一块重约20吨的巨石前,巨石下压着遇难者遗体。

炸掉一块石头,对于爆破专家来说,技术上没有任何困难。然而,他们围着巨石,却徘徊着犯了难。这里的环境极其严峻,对爆破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采用打孔爆破可能破坏遗体,不打孔爆破又可能引起新的山体滑坡,威胁群众生命和施工人员自身安全。

看着专家们踌躇,一位年轻人突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这个年轻人在地震后的日子中,每天都守着这块大石头,他想完整地埋葬老父亲。

“一定要让老人完整地出来。”专家们拉起年轻人。2个小时后,专家运用“孔眼与外部装药结合法”,将巨石炸得向上飞起,老人遗体完整地保留下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