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了明天的希望

2008-06-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宋晓梦 我有话说

在灾区,复课是千家万户的希望,是稳定人心的大事,是重建家园的重点。

8000名大学生为高三师生腾房

5月18日中午11点,位于成都市温江区的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简称“农院”)的卢晓东院长,接到成都市教育局下达的一项特殊任务:19日下午3点,24小时内,安排都江堰异地复课的3

500多名高三考生和随行的370多位教师入驻。于是,一场“4000人大转移,8000人大动迁”的壮举,在农院拉开了大幕。

在不到1小时的院党委紧急会议上,几个重要决定出台了:一是腾出200亩新校区,那里有一幢崭新的、质量和内部设施全校最好的教学楼,76间教室和34间办公室足够转移过来的都江堰9个中学的72个高三教学班及教师使用;二是腾出两栋离新校区最近、建筑质量可靠的宿舍楼,为复课师生提供4600个床位;三是为了保证复习区的安静、有序、封闭式管理,住在新校区内一所宿舍楼的近3000名学生全部搬出。新校区内最大的餐厅也归复课师生专门使用。

当时,农院尚有5000多名学生正在上课,2000多名在外实习的学生和部分探视假已满的灾区籍学生,都正陆续踏上返校的路程。为了实施腾房方案,农院党委作出另一项决定:大一大二学生立刻放假,8月份提前开学,补上没有完成的课程和期末考试。在老师和学生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大家的思想很快达成共识。

第二天一早,学校出资调来100辆公交车,将成都地区的学生,以县为单位免费送回家;外地学生组团送回家乡所在地,学校补贴部分交通费。市应急办出面协调购买了700多张火车票。不能组团的学生,由学校送到各大汽车、火车站。学校留下了300名学生志愿者,为复课师生服务。下午两点多,8000多人的疏散准时完成。

下午3点,当载着都江堰4000名异地复课师生的50辆大巴浩浩荡荡驶入一切准备就绪的校园时,大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农村学校复课八方紧急支援

在5・12大地震中,农村学校受损十分严重。要复课了,各级政府、部队以及各地志愿者向农村学校伸出了援手。

龙门山镇九年制学校,是彭州最边远的山区重灾校。复课前,在这里救援的成都空军某部,用3天时间修建了18间板房教室和两间办公室,还为所有的教室购置了崭新的桌椅并与志愿者一起捐赠了大批文具。为了学生安全,部队每天还派车按时接送。学校教导主任祝明华告诉记者,由于复课准备做得好,开学第二天,学校的出勤率就达到了90%以上。

在都江堰胥家镇,党委书记赵志龙带领3位校长为即将建设的板房学校选中了一块21亩地的校址,并现场研究决定由政府出资30万元买下沙石填方。

教育实验:不因复课而中断

从5月中下旬开始复课以来,在经历了1周到10天以心理辅导、防震教育、活动课为主的过渡之后,绝大部分学校开始转入正常上课。课时、教学内容大体恢复了震前状况。记者采访的市、县、校都表示,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没问题。

都江堰市和成都青羊区是中国教育学会的两个实验区。他们在复课中都努力把当初在学会指导下确立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

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是青羊区金沙小学名誉校长。地震后他在给学校的慰问信中鼓励全校师生,用高度的爱国热情投入复课。记者在开放式的走廊中,看到两边展示的一批作业:那是教师在课堂上宣讲一番防震知识后,让低年级学生用自己创作或与家长共同创作的图配文、图配诗完成的。这是集语文、美术、手工于一体的、体现多元智能开发的一种教学模式。一年级2班学生王子君,在她自己画的一幅防震图旁配了一首和爸爸妈妈一起创作的歌谣:“地震来了别慌张,抱头躲在桌子旁,最好跑进厕所里,来得及就去操场。”

青羊区还把“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改实验原则,用于他们对口支援的灾区镇。浣花溪小学与绵阳桑枣二小,建立了全国第一所心连心互助校。前来考察的校务委员刘延东,在接见互助校校长胡敏时,对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等专家的指导下,都江堰教育局构建了青城山传统文化学区、岷江生态学区、成灌高速综合素养教育学区、沙西线寄宿制教育学区、山区艺术教育学区。

聚源中学属于成灌高速综合素养教育学区,该校谷胜聪校长告诉记者,复课后,他们学校把生命教育作为特色,请本校被埋在废墟下近20小时,靠讲故事、唱歌互相鼓励,终于等到救援,成功脱险的几名学生谈生命感悟;还号召学生给“天堂”中的同学和老师写信。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教育,让全校师生心灵受到洗礼。

经历灾难,孩子们学会了刻苦拼搏

复课后,教师们反映,许多孩子完全变了样!

按照聚源中学规定,校领导每人要负责几个最淘气的学生。谢勇就是谷胜聪校长负责的两个学生之一。地震那天,面临中考的他又告假没来上学。当他再回到学校的时候,眼前的景象把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惊呆了。校长轻轻地摸着他的头,一句话也讲不出,谢勇也一直沉默着。

复课后,一部分学生需要异地上课,原来最不爱上学的谢勇,风雨无阻地天天骑着自行车,到郫县一所学校去上课,再没缺过一次课!

位于市区居民临时安置点的都江堰幸福家园抗震学校,是一所由原幸福中学等7所中小学组成的学校。复课后,原幸福中学的初三学生邱冬,就在这儿读书。老师们都说,邱冬变化太大了!

邱冬的父母都是农民工,平时忙于生计,无暇教育孩子。邱冬学习差、纪律不好,常打架,还不大容易接受批评。老师和家长对他都感到到束手无策。

地震后,劫后余生的邱冬看到那么多生命瞬间消失,其中有许多都是他曾经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从此,邱冬就像换了一个人,不仅遵守纪律,努力学习,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课余到社区去当志愿者,帮着搬运救灾物资,参加夜间巡逻。最近,邱冬还提出了入团申请。张晓莉校长问邱冬为何进步这样大?邱冬说:“大灾让我懂得了什么是人生的意义,懂得了活着就要不断克服困难,努力拼搏。”

灾区复课,全面平稳推进

目前,灾区复课整体态势平稳,进展顺利,高三、初三学生全部复课。其他年级因各个灾区受灾情况不一样,复课情形有差异。目前,重灾区都江堰、彭州的中小学校基本上复课。重灾区北川、汶川因为次生地质灾害威胁,必须向外转移学生;德阳、广元采取提前放假、提前开学的方式,预计7月中旬正式开学。

四川灾区主要采取5种形式推进复课,一是安置性复课,二是调节性复课,三是异地异校复课,四是临时插班复课,五是对原有校舍进行鉴定后在原校复课。

从教学内容上看,灾区复课分为高三高考复习和其他年级的复课两部分;在其他年级的复课中,除了文化课部分外还会开设安全教育、心理疏导、感恩教育、英雄主义教育的相关课程。

截止到6月中旬,四川灾区已有超过75%的学校恢复上课。部分地方和学校也调整了教学计划,做好了复课准备,8月25日前完成春季教育教学任务,9月1日实现全面复学复课。

照片说明:6月22日,都江堰市太平街小学二年级1班的林佩璇(左)在帮同学杨苏琪寻找地震中遗失的文具盒。当日,四川都江堰市的中小学生开始到教学点报到。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